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独立课程固定课时 黑龙江省第一次在中小学增设省情教育
2006-12-05 09:42:0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5日电 题:独立课程固定课时黑龙江省第一次在中小学增设省情教育

  人大代表

  中小学应开始省情教育内容

  在今年召开的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温晓丽等代表联名提出“关于黑龙江省中小学增设《黑龙江省省情》课程”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黑龙江省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渊源的黑土文化的省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源远流长,滋润着黑龙江这片土地,养育着黑龙江这一方人,这些无疑都是黑龙江人的骄傲。培养这种情感和意识,应该从孩子抓起,应当让他们从小就了解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从小就树立建设好这片土地的美好愿望。

  人大办理答复

  省情教育将写入地方性法规

  经大会主席团研究,议案由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负责办理。

  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办理议案过程中了解到,为了在地方课程中更好、更规范地开展省情教育,省教育厅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已经组织专家编写了《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教材。在2006年秋季开学之际,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初中全面开设《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和《技术》等地方课程。为了把省情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将在研究、修订黑龙江省新的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把开展省情教育的一些成熟的做法,写进地方性法规。

  教育专家

  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进行的教育

  记者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课改办了解到,《黑龙江人文与社会》课程,首要的功能是开展有关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情况的教育,即省情教育,但它不是一般的省情知识教育,而是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进行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和情感,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面向生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情教育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固定的课时、明确的课程目标开设在黑龙江省还是第一次。

  链接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以黑龙江人为核心,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未来三个维度搭建教材总体结构,组织课程资源。在综合反映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科技文化的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展示社会的人文硕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的品质。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