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5日电 “毛荔枝喷洒稀硫酸,西瓜注入色素糖精水……”近日,哈尔滨市出现市民及游客食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果出现不良反应的事例,为此,记者走访了哈市水果批发市场。业内人士介绍,水果运抵批发市场后要经过哈市质监部门的严格检验,才能进入市场销售,未售完的水果一律进入储藏库靠温度保鲜。用“保鲜”、“防腐”、“催熟”手段处理水果是流通环节末端的部分商贩使用的伎俩,在正规销售单位购买的水果,市民大可放心食用。
记者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的水果摊床前看到,各种水果都是整箱或整袋陈列在摊床前的。当记者询问水果怎样保鲜时,几位摊主告诉记者,他们不担心保鲜的问题,这里的水果批量流动性特别强,基本上到货后很快就批发完了,实在批不完就放在冷库里。一家批发毛荔枝的摊主告诉记者,平时储藏毛荔枝都放在批发市场的冷库里,用不着保鲜剂。
据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果品经营管理部的负责人王谦介绍,目前进入哈市的水果除了进口高档水果配有干燥剂、保鲜剂或防腐剂之外,国产水果基本都是靠温度保鲜的。水果运抵哈市批发市场后,首先要经过哈市质监部门的检验,然后才能进入市场。来不及批发的水果一律入库。由于储存库内的温度保持在储藏水果的最佳温度0℃至5℃之间,水果在库内至少能保持一个星期,苹果、桔子保存一个月以上都没问题。
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哈达批发市场内设立的食品检验检测分站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每天运入哈市的每一批次水果都进行农药残存检测,每天要抽检20个品种以上。她表示,从该市场输入哈市的水果经检测基本合格。
据了解,绝大部分外地水果进入哈市的第一道程序便是进入哈达水果批发市场,此后再批发给各大经销商,这些环节中,水果的质量可以保证。到达小商贩手中的水果是经过“三手”甚至“四手”的了,一些流动小贩为了延长水果的保鲜期,就批发一些成熟度较低的水果,经过“特殊处理”提升水果的“卖相”,这样不但使保鲜期延长了还能卖出高价。
对于这些造假的水果,业内人士给市民们提供了几个辨别真假的小窍门。有些商贩为了催熟香蕉,便在香蕉外洒上“乙烯利”,但经过如此催熟的香蕉在储存1至2天后外皮会出现黑色的麻点。另外,用稀硫酸喷洒的毛荔枝则颜色鲜红,而且不像正常水果有“阴阳面”的颜色区别。在选购西瓜的时候,要仔细看看颜色是否特别红,有没有部分红艳,部分粉红的现象。哈市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购买水果时尽量到超市或固定水果摊,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