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电 题:社会保障,民生之福——聚焦2006年黑龙江省劳动保障工作
记者 印蕾
就业、社会保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这一年,龙江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如何为“十一五”开局,如何解民忧、惠民生,年终岁尾,它成为我们年终盘点话题之一。
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不断加快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强化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 |
劳动保障部门在各种就业、维权大型活动中,向农民工工宣传普及工伤保险政策 |
【故事】
鸡西:先上险,后上岗
2006年11月25日,鸡西市恒山区远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0余人遇难。事故发生后,忙碌的除了鸡西市安监部门外,还有鸡西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
鸡西市是一座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煤矿企业集中,从事煤炭行业人员总数占全市职工总数的30%。一些小煤矿矿主常常在发生重大事故后躲藏逃匿,抢险救灾和事故善后工作全部推给地方政府,“矿主发财,政府发丧”是当时的写照。2002年,鸡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本市煤矿企业“事故多发,发生事故无人赔付”的实际情况,全面启动煤矿企业的工伤保险工作,“先上险,后上岗”,为煤矿工人编织了一张“职业安全网”。
工作中,鸡西市劳动保障部门摸索建立了煤矿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参保单位一旦发生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工伤保险经办机构面向社会设立值班电话,公休日轮流值班。对死亡事故坚持提前介入,将大量的工作移到事故企业,全程跟踪,变过去坐等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同时,市中心医院、恒山医院等四家医院被确定为煤矿企业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发生事故后,拨打120,医院立即派急救车,实行“先就诊,后付钱”的急救机制,使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治疗;就诊医药费用由企业先行垫付,工伤职工康复后,劳动保障部门全额赔付。
齐齐哈尔:越编越大、越织越密的医保网
![]() |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农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报销医药费了 |
从启动之初的4.5万,到今天参保人数突破80万,在老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医保覆盖范围不仅涵盖了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各类性质的用人单位,而且包括了灵活就业人员、在校学生、城镇家庭和农村居民。越编越大、越织越密的医保网,惠及更多的百姓。
建立学生医疗保险,齐齐哈尔市走在了全国前列。每人每年缴费60元,特困生只缴36元,在享受与城镇职工等同的医疗待遇外,还享受门诊输液报销待遇,自付比例只有10%。若是学生发生了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和寒暑假回家因病住院,费用也由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此举一经推出,学校省心了,学生高兴了,家长放心了。学生医疗保险启动以来,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二厂工学院、二厂技校的7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医疗保险。今年,齐齐哈尔大学的小朋同学刚参加医保没多久,就因患风湿性疾病住院治疗,医保支付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自己只负担了1100多元,小朋说,如果不是参加了医保,这学期的学杂费还得四处筹集。
今年7月,克山县启动了家庭医疗保险,10项优惠政策吸引了城镇居民,以户为单位,全家人不论大小,共同受益。51岁的兰先生,一家3口缴了540块钱。参保后不久,老兰突发脑梗,抢救花光了家中仅有的2400元钱,没想到医保给报了1474元钱。消息不胫而走,百姓参保热情高涨,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1岁的娃娃,既有健康人,还有身患癌症的病人,仅仅3个月,参保家庭便发展到800多户。
【数字】
490万——截至10月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0万人。
465.9万——截至10月底,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5.9万人。
685万——截至10月底,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5万人,其中,灵活就业人员参保35万余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49.8亿元,支出32.8亿元,结余17亿元。
293.7万——截至10月底,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3.7万人;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6.5万名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
170.8万——截至10月底,全省参加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70.8万人,比上年增加20.2万人。
【展望】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社会保障事业的积极性,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支持和鼓励社会慈善等救助活动,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部分征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大煤炭、建筑施工等高风险行业强制参加工伤保险力度。依法做好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工作。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