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桑德:能为中国的湿地保护服务而骄傲
2006-12-09 13:23: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呼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12月9日电 来自尼泊尔的湿地生物专家桑德对黑龙江抚远的湿地情有独钟:"翻越过喜马拉雅山,这里是我见到中国最美的湿地。"从故乡加德满都来到这个冬季室外温度达到30度的冰天雪地里,他感到很兴奋,因为"这里是我从未经历过的环境,很有挑战性。"

  在中国铁路线最东端再向东延伸190公里就到了抚远,这个中俄边境上的小县城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一片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形成的重要湿地。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也是46岁的桑德来到中国的"百天"纪念,他带领当地中学生去踏察湿地,告诉他们世代生活的湿地其实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

  在尼泊尔、印度、挪威等国从事过17年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桑德去年申请成为联合国志愿者,经过筛选成为"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项目"三江平原湿地项目的专家。桑德告别妻子和14岁的女儿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第一次的联合国志愿者生活。

  目前联合国有来自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截至2005年,中国共有19名国际志愿者,其中8名来自中国内地,11名来自其他国家,他们的任务是协助政府从事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教育等工作。

  与普通的志愿者不同,联合国志愿者是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被筛选出来并将在项目地实地工作至少1年。经过筛选和面试,桑德和朱宝光被指派到三江自然保护区进行工作。

  三江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俄边境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是国际上受人为干扰较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这里不仅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鸟类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地区,更为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洪涝灾害控制提供了生态保障。

  为了综合考察在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桑德和同事接受任务,策划一个坚固生态保护与保护区经济效益的方案,从而将三江平原独特但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纳入到一个准备周密的保护计划中。

  "只有这样,让湿地中生存的人们在有了经济保障的前提下,逐步提升意识并主动参与保护,不能让经济利益冲击带来生态灾难。志愿者能做的更重要的是唤醒人们的意识,带他们去感受!"桑德说。

  "我盼着春天到来,抚远万物服苏的时候会更美,我会带着家人、朋友和这里的同事、孩子们一起到湿地里去。我真的为能为这里的人民和湿地保护服务而骄傲!"桑德说。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