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1日电 据黑龙江电视台报道,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黑龙江大米以优良的品质取得了销售佳绩,但是在展会外,面对南方大米价格竞争优势,黑龙江大米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据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办公室统计,在为期3天的展会期间,黑龙江大米共签订购销合同14.3万吨,价值7亿4千万元,约占整个展会大米销售总量的40%。然而,在上海市最大的一家粮油批发市场,记者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上海市最大的一家粮油批发市场第四交易厅内记者发现,有一半的摊位经销的是江苏大米,另一半摊位卖的是黑龙江大米。虽然上海市民一致反映黑龙江大米口感好、安全性高,但是记者经过3个小时的调查统计后发现,一上午的时间里,以江苏大米为主的南方大米卖了30吨,而黑龙江大米只卖了6吨左右。
据了解,黑龙江大米运到上海的费用是每公斤0.3元钱,而南方大米的运输成本每公斤只需0.1元钱。上海粮食局储运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03年南方大米欠收,黑龙江大米迅速抢滩上海市场。虽然当时价格同样不占优势,但是由于大米总体供不应求,再加上黑龙江大米品质好,市场份额不断攀升。这两年,南方水稻产区普遍栽种晚青稻,大米口感开始改善,再加上价格便宜,市场竞争优势显现。去年,上海市场的黑龙江大米销量为70万吨,比2004年下降了5.4万吨。
在上海,大米离开粮食批发市场后,主要有两个销售方向,一是销售给并不特别注意口感的学校、工厂等,这部分市场大部分由南方大米占领;二是销往中低收入消费者集中的社区农贸市场,黑龙江大米在这里的销售情况仍逊于南方大米。
据统计,黑龙江大米的主要销售对象是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大型超市和农产品专卖店的黑龙江大米价格偏高,但消费者依然喜欢购买。我省在上海销售大米的企业约有170至180家,只有大约30家企业有代理商,能够进入超市的只有7家,品种份额在超市里不足10%,数量份额不到20%。为了使黑龙江大米真正占领中高端市场,上海某食品公司与我省7家中小米场达成协议,该公司对7家米场产品进行重新包装,统一进驻上海的10家超市,同时计划明年初在上海20个区县建立社区专卖中心,真正让黑龙江大米走上上海百姓餐桌。
业内人士指出,黑龙江大米若想保持并扩大在上海的市场份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强营销链,充分发挥黑龙江大米品质好的优势,打通消费者这一终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