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老人构筑爱心家园 黑龙江省福利机构达1400多家
2006-12-13 10:42: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佳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3日电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进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时,让生活在这里的85位老人感到温暖通遍全身。自2005年初,搬进这座国内先进、全省一流的新居,老人们就认定这里是安享晚年的好地方。

  时值隆冬,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却暖意融融,老人们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打麻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主体建筑为3层楼,分为生活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娱乐康复区和行政办公区,设有现代化学习生活办公需要的呼叫系统、监控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电视闭路系统、通风消防及医疗保障系统等服务设施,设床位150张,是集收养、康复、医疗、文体娱乐、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人生活的乐园。

  张振生和王凤兰是政府机关的退休老干部,儿女都不在身边,身体不好又没人照顾,老两口心一横,把自己居住的房子租了出去,来到了福利院。“在这里生活,一日三餐,都有厨师做好,吃现成的,还讲究营养。服务员、管理员、卫生员比自己的亲儿女都亲,服务可好了。院里还有大夫,看病不用出门。”对这里的环境,老人们赞不绝口。

  来自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提供的数字———全省民办和集体办福利机构达1400多家,床位35000张,收养社会自费老人10000人;国有老年人福利机构17家,床位3827张,收养“三无”老人4000人。

  据了解,黑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还通过增加福彩公益金投入,争取当地财政投入,加强了老年福利基础设施建设,从2001年开始,五年来共投入福彩公益金2亿元(其中省级投入8000万元),争取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新建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55家,新增床位7000余张,改造、维修、扩建了社会福利院13家。全省13个地级市和农垦总局都建成了可容纳200人以上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服务场所,有效地改善了在院救济对象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

  黑龙江省各地积极落实《黑龙江省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若干意见》,不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在推进国办福利机构扩大向社会开放,收养自费老人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极大的缓解了城乡老年人对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的需求。

  背景链接

  2000年,省民政厅协调财政、发改委、教育厅的12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若干意见》,文中制定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2004年,黑龙江省建起了第一座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省级社会福利院,它的建成也似乎标志着黑龙江省的社会福利工作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和黑龙江省城市社会福利机构2006年—2008年发展规划,省级建成一处高标准、多功能、综合性的老年公寓,建设面积16000平方米,设计床位300张;大中城市各建一至两处以入住的标准化、示范性的老年福利服务机构,设计床位100--200张以上;县(市)各建一处以入住为主的规范化、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全省社会办、民办和集体办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床位数量要达到3万以上。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