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
|
场景1:走进哈哈仓买,丁敏安正在柜台里做 “漫塑”,听着电视里的早间新闻。看到记者,丁敏安说了声“坐”,随手拿了杯水递过来——一个玻璃罐头瓶子里装满了热水。
“乌鸦嘴讨人嫌,但讲的都是实话。”朝鲜高中毕业后才回国,因此他讲话时还夹着朝鲜式的腔调,“讽刺漫画家就要像乌鸦有话直说,人品好,还要耿直。”
丁敏安平时寡言,眼神总是若有所思;说道“漫塑”才会手舞眉飞,口若悬河。
采访时,他被动的问一句答一句;而在说作品时,几乎炫耀似的把这些落满灰尘的“宝贝”介绍给记者,还有当时创作的思路等等。
说道最近是否有新作品,他说:“思路已经成形了。”
随即,他顺手拿过记者手中的笔,俯身从地上捡起一张白纸,边说边画,说道兴奋处,会自顾自地笑。
这就是丁敏安的作事风格
场景2:“有没有XX牌的洗衣粉?”“等会,我给你问问。”丁敏安放下手中的泥塑半成品,伸着脖子问吊铺上的妻子。女顾客说:“我还是自己来吧。”得到回答后,丁说:“没有,你看这个行不行。”顺手拿起一袋递给她,接着又问妻子洗衣粉的价钱……他说:“有什么货品、价钱多少,我都不知道,记也记不住。”
从开始的小卖部,到食杂店,再到现在的仓买,经营规模一直在变,他的创作也从平面漫画到了立体“漫塑”。
丁敏安说:“我喜欢逆向思维。”作品中随处可见这种玩笑式的思维,及对事物的嘲讽。
1只老鼠在给9只老鼠开会,领头开会的老鼠身边牌子上写着“人口增多 粮田减少”,漫塑的名字《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两只脚中间夹一支6趾小脚,美其名曰《近亲结婚》;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也被善意的“恶搞”。
及肩长发,缺颗门牙的大笑,丁敏安也把自己制成“商品”出售。
“‘我’的销量比拉登、老萨他们卖的都好。”他说:“身体乃父母所赐,怎能以假牙替真?”
41岁的他正等着“新牙长出来。”
| ||
谈起新构思,他总是这样专注
|
场景3:丁的漫塑摆满了他的店,手链、风铃、几个“马三立”的半成品摆在牙膏上;沿楼梯走上吊铺,左墙挂的是获奖证书,和早期的漫画作品;右墙的落地柜摆满了各式漫塑;地上的奖杯盛着的烟灰和烟头;卫生间的墙上,挂着名人漫塑和获奖证书。
“不愿重复做同样的作品。如果那样我和机器有什么区别。”他边说,便把烟灰弹在“烟灰缸”里。
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每天“复制”自己的作品;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别的地方代销,去送作品时,他只问哪种买的好,余下的时间,都只有摊主一个人在讲;一个摊主把的作品摆在了柜台的下面,让他很不高兴。
“以前住的平房,夏天屋里漏雨,冬天温度零下6度,那时候从不考虑生计,只想创作。”他说, “现在,一睁眼就要考虑每天几百元的费用”——这是他的房贷和孩子每年2万元的学费,在他的仓买对面,别人还开了两家小超市。
黑龙江省图书馆要收藏丁敏安的作品和书籍,采访结束后,丁敏安把报纸包的作品,和自费出版的书籍交给记者,让顺道给送去,他对第一次见面的记者说:“证书先放你那吧!”
“马三立”与牙膏一起出售
丁敏安的仓买
这,就是丁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