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家族兴旺。王振良 摄
东北网12月15日电 按着建设“生态大省”的要求,黑龙江省近年来加快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步伐,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动植物种群有所恢复,相关法规也正在逐步完善。
据了解,今年,黑龙江省保护区家族又增添新成员。珍宝岛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极村、盘中、多布库尔、岭峰、大沾河、友好湿地、朗乡原麝、乌裕尔河、乌马河紫貂、穆棱红豆杉等10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为15个、54个,全省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增加了96万多公顷。
有关部门还组织人力编制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十一五”建设规划》和《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十一五”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纳入了《东北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探索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规范建设标准,树立典型,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了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力度,进一步发挥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建生态示范省的辅助带动作用,完成了黑龙江省三、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登记备案工作,建立了黑龙江省生物物种资源专家信息库。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