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四处为家带来治安隐患 城市流浪汉应该有归宿
2006-12-15 15:35:2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孙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5日电 《生活报》11日报道了哈市一位流浪汉居住在南岗区汉广街37号居民楼的楼道内的消息,连日来许多市民对此表示极为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边、桥洞、居民楼道、小区大院都成了一些流浪汉的栖身之所,他们每天在居民区内游荡,偶尔在商家门前乞讨,如果不成就闹事;他们随地大小便,破坏公共卫生;他们衣冠不整,常常弄得人心不安。面对流浪汉,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都表示很无奈。

  桥洞成流浪汉的家

  在哈市香坊区中山路省医院门前的立交桥下的桥洞内,一个40多岁着装零乱的流浪汉占据这里已经两年多了。13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看到,桥洞下背风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床垫子,上面铺了几床破旧的棉被,一些垃圾、塑料袋、破袜子、破衣服等杂物堆在床垫子的周围。这个露天床铺便是属于流浪汉的。此时正是哈尔滨的冬天,晚上室外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0多度,流浪汉蜷缩在桥洞下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周围蹬三轮车的车夫告诉记者,在相距这个桥洞30米远的另一个桥洞下原本还有一个流浪汉,他们两个是邻居,前几天太冷了,现在不知道他搬哪里去住了。

  记者沿着该桥从中山路拐向公滨路,在公滨路与司徒街交口处的桥洞下,又发现一名身穿破棉袄、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流浪汉手中拿了一个木棍,在垃圾桶前翻找东西。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流浪汉身边走过,流浪汉朝孩子嘿嘿笑了几声,孩子哇地叫了一声快速跑了。

  流浪汉随地大小便

  在红旗大街与公滨路交口处的立交桥下,记者走到这里时臭味扑鼻而来。记者看到桥下大小便横流,卫生环境脏乱。一位每天路过此处的市民告诉记者,这里成了附近流浪汉“方便”的地方。居住在三辅街的一位陈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到离家不远的香坊公园遛弯儿,可是好几次都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就在公园的大树旁“方便”,有一次,黑乎乎的一个人蹲在树旁边“方便”吓了他一跳。冬天还好说,到了夏天臭味难闻,实在让人讨厌。有一次,他批评一个刚刚在公园“方便”完的流浪汉,不料流浪汉根本就不在乎,还走到他跟前冲他做了个鬼脸,气得他没办法。

  吃喝靠给、捡、顺、抢

  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流浪汉每天是如何生活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流浪汉的生活来源主要靠乞讨,很多市民看到他们很可怜,会给他们一些吃的或家中不需要的废品。大多数流浪汉白天都是到处溜达,见到饮料瓶、废纸都会划拉来,然后卖到废品站。一部分流浪汉还经常会从一些饭店、仓买店“顺”点东西,或者趁无人看管将一些单位的物品顺手牵羊拿走,如果被人发现就还给人家,不被发现就变成自己的了。

  “偶尔,流浪汉也会发威,去年夏天一个流浪汉走在大街上口渴了,看到有人在喝矿泉水,他便上去一把将水抢走,市民以为蓬头垢面的流浪汉是疯子,况且也没抢什么重要的东西,也就不计较了,但许多人经常会被吓了一大跳。”哈市香坊大街派出所民警于志强告诉记者,这些流浪汉在影响市容的同时,也给治安环境带来一定的隐患。

  经常出入安埠小区的一个流浪汉也让小区居民闹心不已。居住在安埠小区108栋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一个40多岁的男流浪汉经常活动在小区内,有几次他们单元的电子门坏了,这个流浪汉就跑到楼道里捡东西,她从外面回来看到楼道里有这样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吓了一大跳。男子还将居民放在楼道里的大葱、白菜“顺”走。

  居住在元士街37号楼的居民告诉记者,每天在楼道内见到那样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让他们的心都揪在一起,但这个问题究竟何时能解决还是未知数。

  流浪汉带来治安隐患

  元士街37号居民楼一单元的流浪汉成了民警们的闹心事。记者跟随社区居委会齐主任一同来到辖区的七政派出所采访时,派出所的民警几乎都知道这件事,他们曾把这个流浪汉送回到户口所在地,可是过了几天他又回来了。

  民警们表示,要想彻底解决流浪汉的问题,最终还得由当地政府出面,帮他解决工作、吃住等问题。

  据香坊大街派出所民警于志强介绍,他们曾多次把流浪汉送到救助管理站,可是没过几天流浪汉又出现在辖区了。由于这些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且居无定所,作案的随意性很大,一旦作案后不易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治安隐患。

  民警还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他们还接到居民反映,有一男一女两个流浪汉在小区操场上“鬼混”,有伤大雅。他们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对两个流浪汉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可是两人根本不在乎,他们也没有办法。

  救助站只收外地流浪汉

  究竟哪一个部门会为流浪汉寻找一个归宿呢?13日,记者来到哈市道外区19号的哈尔滨救助管理站进行采访。副站长张岩峰告诉记者,国家政策明文规定救助站救助的对象是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而且救助站实施的是临时性救助,一般情况下救助人员在救助站里最多能呆10天,救助站会在10天之内联络到需要救助人员的家人或者户籍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帮助他们返回原籍。对于本地的流浪汉,他们原则上是不救助的,如果有人将本地的流浪汉送到这里,他们也会立即联络流浪汉户口所在地的政府部门,把流浪汉送回。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