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下等人”
女儿4岁时突发哮喘,为了给女儿治病,那淑玲夫妻俩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卖掉了房子、农田,还有家具……
“到哈尔滨的第一天,身上只剩了8块钱。我当时想,如果当天找不到工作,恐怕就要睡大街了。”
那淑玲幸运地没有睡大街。当天哈尔滨市妇联家政中心就为她介绍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尽管月工资只有350元,但这已经让她十分欣喜了。头两个月的工资,她分文未动。她说,她已经很久没看过这么多钱了。
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收入,那淑玲参加了月嫂培训班,结业后成了一名月嫂。
在她的第一个雇主家里,婴儿的奶奶话里话外总是带着浓厚的优越感,还经常把她当下人看。有一天,那淑玲洗完被单、被罩,刚刚晾好,就遭到了老人的一通数落:“你怎么干活儿的?被单能这么晾吗?”“农村来的就是差劲!”老人的训斥和鄙夷的眼神重重地敲打着那淑玲的自尊心,她强忍着委屈的泪水,仍旧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还有一位雇主竟然把家里不吃的饭菜给她吃。那淑玲说,就在她刚端起饭碗的时候,竟闻到了一股馊味。“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个不是滋味啊!到现在我也不愿意相信她是故意的,可能她也没发现饭馊了。”那淑玲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面对这一切,那淑玲默不作声,但心里憋着一股劲儿。她要向城里人证明,这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农民工并不是下等人!
“干活讲良心”
正在采访的时候,那淑玲护理的小宝宝醒了,雇主齐颖抱着宝宝从里屋出来。小宝宝一见到那淑玲立刻眉开眼笑,精神头十足。
齐颖的宝宝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有1.8公斤,呼吸微弱,甚至连吃奶都不会。那淑玲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苦差使”。她无微不至地护理婴儿,一次又一次地教孩子吃奶,不时地为孩子按摩,小宝宝一天天地健壮起来。为了这个小宝宝,那淑玲破例在齐颖家呆了4个多月,期间曾有雇主开出更高的工资请她过去,都被她一口回绝了。
齐颖由衷地说:“我家孩子多亏了那姐啊!”
“何处是我家?”
一晃6年过去了,那淑玲在一个又一个雇主家“迁徙”着。她现在已经习惯地把每一个雇主的家叫作“家”。每到一个新“家”,她都努力把温暖的感觉带到“家”里,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的氛围。
现在的那淑玲已是小有名气,成了众多雇主争相聘用的特星级月嫂(月嫂最高级别,也称母婴护理师),每月工资2000元,客户的预约已经排到了明年6月份。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了,那淑玲打算资助两名贫困农村学生。“我资助一个孩子,就少一个孩子上不起学,等到他们有了能力,再资助其他人,这样农村就有了希望。”
如今,女儿已经上高中了,常年住校,病情也稳定了,但身体仍很虚弱。丈夫4年前从外地来到了哈尔滨做家政工作,3个月前随雇主去了海南。对于眼下一家三口分隔三地的生活,那淑玲看似已经适应,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强烈地渴盼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