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从红红火火到门可罗雀 南极批发市场由盛转衰的启示
2006-12-22 11:52:2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2日电 题:从红红火火到门可罗雀 南极批发市场由盛转衰的启示

  市场:门庭冷落车马稀

  打扑克、聊天、织毛衣、睡觉,在南极批发市场的商城里,业户们就这样百无聊赖地等待着生意上门。陈旧的商城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商品充盈货架,但购物者寥寥。

  “这里卖货的比买货的人多。”在商城一层做小食品批发生意的刘女士说。“现在的生意和过去根本没法比,效益可以说是连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相当大。”在南极批发市场做了十几年的生意,算得上是南极的元老,刘女士亲历着“南极”的鼎盛与衰落,“最红火的时候,这里人挤人,一天不得闲,可现在,只能靠一些老客户勉强维持。”

  面对记者的采访,业户们都表现得很无奈,有的业户基至说:“说这些都没用,效益不好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干吵吵也没啥改变。”

  从一楼到三楼,从小食品批发到小商品批发,一路看过来,记者发现,从南极批发市场建立到现在已有13年时间,可商城里货品的摆放亦如从前,楼里光线昏暗,破旧的楼梯已凹凸不平,一幅衰败景象。

  与商城里稍有不同的是,商场周边的门市房较为宽敞明亮,但购物者仍稀少。用麦农食品商行业主潘甘露的话说:“一天也进不来5个人,就这几个人还不都是买货的。”如此看来,南极批发市场的萎缩局面已不言自明。

  昔日明星在冲击中陨落

  曾经是哈尔滨商业界的明星,如今缘何呈现衰败景象?

  “这两年开了很多大型超市,散户都去了那里,对我们生意冲击很大。”刘女士说。“这两年许多生产厂家都将产品代理商设到了县一级城市,原来外县来我们这儿上货的客户很多就在当地上货了,这样就损失了一大批业户。”鑫胜粮酒饮料批发的女老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她们眼中,批发市场这个行当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必然走向颓势。

  “这里的政策有问题,环境还不是很好。”走南闯北近10年的麦农食品商行业主潘甘露另有一番见解。从福建到哈尔滨已有三年时间,潘甘露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冷淡。“现在这里的业户们都在考虑市场萎缩的原因,但我不认为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批发市场必然走向衰落。”潘甘露说,目前沈阳吾爱、浙江义乌都在做批发业,而且非常红火,义乌这个城市可以说就是靠小商品批发业发展起来的,所以小商品批发业还是大有前途的。“我认为一个城市要想繁荣富强,就看领导怎么开发了。我10年间在沈阳、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做生意,相比之下,这里的政策环境太差了。在这里不允许犯错误,犯一点小错,就狠罚,而且每个部门都会上门以不同的理由加以处罚。南方的城市现在都放水养鱼,可这里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潘甘露说,麦农食品商行到每一地做生意的特点是先设代理商,然后开厂,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在哈尔滨建厂的打算已经取消了,而且在考虑随时撤出“南极”。

  “业户们提到的原因都客观存在。”黑龙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由莉颖对业户们的思考给予肯定。“但这些只是客观原因,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仍按原有的经营模式,不与时俱进,不跟着时代的变化转变观念,调整经营思路,南极批发市场必然萎缩、跨台。”

  假货毁誉覆水难收

  在与时代脱节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南极”难以阔步前进,那就是一度猖獗的假冒伪劣产品,让消费者对“南极”望而却步。

  “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质量、款式、安全性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经营的产品质量不好,甚至是假货,必然被消费者淘汰。”由莉颖认为售假造成的恶名是“南极”的一块硬伤。

  “南极市场”沦落到现在的地步,与其产品质量有直接关系,它一度成了执法部门打击假冒伪劣的重点。几乎每次执法部门到这里检查都会查出假货,而到这里检查,最为常见的场景是,执法人员刚刚到来,各个店铺的业主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关门,躲避检查。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本想在有关资料中了解“南极”过去的辉煌程度,可在有限的关于“南极“的报道中,记者发现最多的是“南极售假”和“南极打假”等消息。售假恶名如影随行,“南极”不堪重负。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