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电 题:山·水·人家一幅自然和谐的美景——写在磨盘山供水工程正式向市区供水之际
2003年4月20日,爆破山体的轰轰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小山村———磨盘山村,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正式开工。
在选择磨盘山之前,哈尔滨市一直以松花江水为水源,辅助使用地下水进行城市供水。然而,松花江水质的不可控性、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迫使着哈尔滨市必须选择新的水源。磨盘山以常年1类水体、年降水量800毫米等独特优势,进入专家、政府的视线,并最终成为哈尔滨市新的水源地。
选择新水源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松花江连续出现低水位,使取自松花江水源的沿江取水塔上排取水口全部裸露,给城市取水带来了严重困难。水流量减少,污水排放相对增加,使得江水的污染日趋严重,水质下降。而且,由于松花江流域非常长,上游区域对松花江水的污染不可控制。尤其是去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市民对饮用水安全的关心进一步升级。为了彻底解决供水难,保证供优质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为民造福的责任意识做出了重要决策:为城市供水开辟第二水源。
然而,第二水源的选择是艰难的。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专家组,详细地分析了黑龙江省的山脉河流,考察了哈尔滨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经过23次反复论证,并综合国内340多位专家意见,集思广益,最终选定磨盘山为哈尔滨的第二水源。
磨盘山水优水丰得天独厚
据了解,磨盘山水库坝址位于拉林河上游,这里地面植被覆盖率达83%,良好的生态环境里形成了降水丰沛的小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是黑龙江省的暴雨高发区。这里还有丰富的地下水,拉林河和牛亡牛河塑造出河谷平原,良好的地理环境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补给、交替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形成了资源丰富的“地下水库”。
磨盘山水库上游70公里处的凤凰山,是拉林河水的源头,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含氧量高,山上有高山湿地300多公顷,全年有100天的降雨量,形成了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据水文部门监测,拉林河此处年径流量平均为5.6亿立方米,可以满足哈尔滨市的供水需求。这里水质极佳,根据黑龙江省市环保部门监测站的多年资料表明,水库上游水质按国家检测标准,除总氮为II类水质标准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了I类水质标准,是非常优质的城市供水水源。
三年建成新水源
据介绍,磨盘山水库供水工程包括水库枢纽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净水厂工程、城区配水管网工程和通讯调度系统工程等。一期工程完成新建总库容为5.23亿立方米的水库一座;敷设管线长度180余公里直径为2.2米的输水管线;新建日净水能力为45万立方米的净水厂;敷设城市配水管网73.6公里,及监控与调度系统工程。
自从开工的那一刻起,广大管理和建设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各项工程顺利开展。水库大坝在一天一天加高、输水管线在一天天延长,净水厂拔地而起,市区配水管网不断延伸。经过3年多的建设,水库蓄水位已达到313.67米,蓄水量达2.48亿立方米;从磨盘山至市区的输水管线已经贯通并完成试通水,磨盘山正式成为哈尔滨市的新水源地。省水利厅质检站报告摘要
核定工程质量全部优良
磨盘山水库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基本建设程序,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完全按照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模式运作,严把质量关。截至目前,已核定的单位工程质量全部优良。磨盘山水库枢纽工程质量能够满足供水和防洪灌溉要求。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报告摘要
具备通水运行条件
磨盘山水库供水一期工程输水管线工程完成182公里,净水厂工程完成了稳压井、投药间、净水车间、清水池、泵房、加氯间、反冲洗水塔、污泥处理间等生产系统,以及附属配套系统工程。城区配水管网完成了73.6公里。各方建设主体能够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功能,施工质量优良,具备通水运行条件。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报告摘要
出厂水质达到卫生标准
从11月开始,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磨盘山供水工程进行了全面卫生监督。从12月6日开始,依据卫生部《生活用水水质规范》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磨盘山一期供水工程供水调试期、供水期的水质进行了4次出厂水检测,到21日,检测出厂水水质全部达到卫生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