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电 盼望着,盼望着,2006年12月23日,磨盘山水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流进哈尔滨市区,14万家庭有幸率先喝上清冽甘甜的山泉之水。
人们嘴里品味着甜美山泉,不觉想起2005年末的那场水污染灾难。人们祈祷着:我们的新水源千万别被污染了!
其实,自从建设的那天起,磨盘山水源地就一直面临着污染威胁,就连刚刚被哈尔滨市确定为第二个新水源的西泉眼水库也不例外。
隐忧之一:砍伐斧头何时放下
据了解,磨盘山水库上游处于山河屯林业局作业区内,该局现有可采林木蓄积量32万立方米,活立木1280万立方米。按天保工程规定,这里年采伐量为10.5万立方米。照此速度,三年后成材林木将被砍光。
森林被誉为水库的“稳压器”。专家认为,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地面,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截持降雨,减小流速,分散流量,过滤淤泥,形成局地小气候。有人统计,1万公顷森林的蓄水量可达到1000万立方米。如果森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就不会形成降雨小气候,即使有雨也下不来。同时过度采伐会使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库底淤积,甚至造成水库枯竭。
但现实是,山河屯林业局18个林场1万多人口要指着这片林子吃饭。如果全面停伐,就会使4500名林业工人下岗,企业年损失约1亿元。林业局的领导说,该局近几年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土特产加工等第三产业,积极为林业工人谋生路,但受资金限制,很多项目都处在起步阶段。考虑到林业职工的生活出路,目前全面停止采伐是不现实的。
隐忧之二:旅游脚步何时退却
在距离磨盘山水库大坝37公里的凤凰山顶,有一块大面积的高山湿地,这里就是磨盘山水库的源头。
近几年,山河屯林业局极力主张开发凤凰山旅游。他们认为,这里有北方最高的空中花园,有龙江最大的峡谷瀑布群,有龙江天险第一峡,有龙江惊险第一漂,有最具开发潜力的冰雪运动场,有东方最具影响力的UFO着陆点,有世界最多的窄轨蒸汽机车博览馆。一旦开发,这里1万多名林业职工不仅有了活路,而且会财源滚滚。
有关专家则认为,无论作为高山湿地,还是磨盘山水库的源头,凤凰山的旅游开发都应该慎之又慎。按照目前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不污染水源是不可能的。
就在一片争议当中,凤凰山的旅游开发有条不紊地进行:树起山门,铺上山道,建起旅馆……景象甚是红火。
与磨盘山的源头凤凰山相比,另一个水源———西泉眼水库的旅游开发起步更早,“见效”更快。每年,10万游客为西泉眼带来滚滚财源,也把这里弄得狼藉一片: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塑料袋、果皮纸屑比比皆是;水面漂着无数垃圾,微风吹过,臭味飘来。
西泉眼的今天也许就是凤凰山的明天。
隐忧之三:化肥农药何时停撒
在磨盘山水库汇水区内有两个行政村和一个林业经营所,有耕地2.2万亩。2005年,有关部门宣称:“磨盘山水库汇水区内耕地划为绿色食品基地,从2006年起这里将按无公害食品的操作规程实施农业种植,3年内不施任何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和化肥。”
2006年4月初,记者在汇水区内的两个村了解到,这里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一点没有减少,种植纯绿色水稻的只有一家,而且只有一亩地。按照当地农民提供的土地和施肥施药量计算,2.2万亩耕地每年所用化肥超过1100吨、农药超过4400升。每年夏季,大量农药和化肥残留物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磨盘山水库。
据曾经对磨盘山水库做过环境影响与卫生学评价的疾病控制专家说,磨盘山汇水区内除了农田所施化肥和农药外,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和三人班村的两个加油站,以及当地10万公顷林地所施林药等,都会给库水造成污染或带来潜在污染。
隐忧之四:体制掣肘何时理顺
磨盘山水库工程从开工的那天起,有关保护水源地的立法就提上日程。3年过去,如今市民已经喝上磨盘山水,但是相关保护法规仍在酝酿之中。有专家认为,是体制不顺形成了“吃水的人管不着水源,水源地的人又不吃那里的水”,一方着急、一方不急的局面。
水库汇水区内的两个行政村归五常市管辖,但是由于有关部门并没有出台具体操作和补偿措施,当地政府表现出口头积极、行动迟缓的态度,使得“发展绿色农业”成为空文。
而山河屯林业局在汇水区内的9个林场,是制约磨盘山水源地保护立法的最大体制障碍。据哈尔滨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当地林场隶属于省森工总局,根本不归哈尔滨市管辖。如果想通过哈尔滨市人大立法,就必须将汇水区内的9个林场或整个山河屯林业局的17个林场全部接管过来,但这需要几亿元资金,哈尔滨市政府难以消化。在经过讨论后,哈尔滨市决定放弃已经进行一年多的立法调查,上交给省人大。而一般省级立法周期都在一年左右,所以磨盘山水库保护法规至今未能出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