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肇东市城乡统筹发展惠及60万农民
2006-12-25 11:56:3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车彦旭 李晓东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5日电 近日,笔者走访了肇东市的昌五、向阳、黎明等乡镇,目睹了这里的乡村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看到的是农民写满由衷喜悦的笑脸。近几年,肇东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工业项目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惠及60万农民。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现代化,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大城市”和“大农村”的互动和“交响”,成为肇东市干部的共识。

  在城市发展不可削弱、农村发展更需要加大投入,而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怎么办?面对这一难题,肇东市找到了妙解:城市投入主要依靠经营城市,通过市场手段广纳社会资本,尽可能腾出资金支持农村发展,引导社会各界投资“三农”,参与农村建设,调动全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身农村建设,激发农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参与热情,探索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新路。

  2004年以来,肇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直接投入近亿元,市财政投入仅占很小比例。先后采取异地置换等多种方式,建成了市行政办公中心、广播电视中心、影剧中心,节省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618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农村卫生院的维修改造。几年来,肇东市在扶贫解困、万户沼气池建设等工程的投入资金达到5000多万元。在肇东市较偏远的安民乡,村民们以全新的机制参与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来。目前,已有1000多户村民家通了有线电视。肇东市黎明镇,“十年九旱”,从去年开始,农民每打一眼机电井,市政府补助2000元的水泵,肇东市掏出300万元,鼓励农民大打机电井,一时间农民自发地打机电井、抗旱保苗,使单井覆盖面达到400亩,旱情解决了,农民收入提高了。肇东市昌五镇农民王春辉说:“要是政府不给我们水泵,我们还得等几年才能打井。”

  肇东市还把对农民的扶持放在全新的农业观念和技能上,政府和农技干部细致周到的服务使农民对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从概念变为乡村可见可感的事实。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干部的真情帮扶下,肇东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蔬菜、奶牛、肉牛、花卉、生猪、中药材、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等8大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农村奶牛、大鹅、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的蓬勃发展,使纯粹“种粮吃饭”的农民成为“绝对少数”。全市80%的农户开始告别传统农业,从事奶牛养殖、劳务经济和特色种植养殖等。“十五”时期,肇东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几年持续快速增长,农民逐渐明白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发展城郊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名词的内涵。肇东市奶牛第一大镇宋站镇瑞光村的奶牛养殖大户刘祥,通过发展“奶经济”,发了家,修了砖房,买了汽车,仅去年收入就达到了6位数。在3年前,他还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依靠传统农业过着清淡的日子。

责任编辑:孙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