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子上,杂乱地堆放着一些建筑工程图纸,图纸下面,压着一部《三国演义》。桌下,散落着几个烟头,一把破旧的椅子立在桌旁,一张用木板搭建成的大床紧挨着椅子。
32岁的秦晓琦坐在床上。他眼圈有点黑,头发上落了些灰,土黄色的外衣有点皱,牛仔裤洗得发白……现为高维建筑工程公司木工工长的他拿起一支烟,熟练地点燃,透过袅袅的烟雾,向记者慢慢地讲起了他的故事……
城里令他心动
双城市金城乡花园村是秦晓琦的家乡。身为家中的长子,他16岁初中毕业后不得不挑起家中生活的重担。
因为父亲是村里的瓦匠,秦晓琦很早就学会了瓦匠活,在村里一干就是四年。上个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农村劳
动力到城里打工,秦晓琦的心也活动起来。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些都令他神往。在得到父母的同意后,1994年他带着对城市的向往,来到了城里,开始了打工生活。
在道外区的一处工地,秦晓琦做了一名瓦匠。他说,那个工地的住宿条件很差,第一天临睡前倒杯开水,本想晾一会再喝。可是因为实在太累,人一躺下就睡了过去。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那杯水已经冻成了冰块。
2004年,秦晓琦在道里区一家蔬菜批发公司打工,老板让他负责押车。蔬菜远销到沈阳、大连等地,为保持蔬菜新鲜,公司要求晚上起程,第二天一早送到沈阳或大连。
有一次夜里送货,秦晓琦乘坐的货车开过长春五六公里前灯突然坏了。因为夜间行车不能没有灯,秦晓琦让司机看着蔬菜,自己硬是一路跑回长春。好不容易买回车灯,谁知新买的灯竟然不好使,他只得再次往长春跑,刚跑进城,他就累得瘫坐在地上。多亏一位出租车司机发现了他,司机问清原委后表示十分同情,拉着他买到车灯又把他送到货车上。秦晓琦笑着说:“多亏我身体好,比较能跑。”在他阵阵爽朗的笑声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至今,秦晓琦从农村来到哈尔滨打工已经10年了。秦晓琦说,他干活不怕挨累,最伤害他的是城里人的那种鄙视眼神。不论坐公交车、去商场还是其他公共场所,他总有被人“另眼相看”的感觉。“有一次,我的一位工友坐公交车,因为身上脏被一名乘客推下了车。结果二人打了起来,最后还被送进了派出所。”秦晓琦不好意思地说。
从瓦匠到木工工长
他有一手瓦匠手艺,但他的“头衔”却是木工工长。“我喜欢学习,在木匠师傅工作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偷艺’”。因为秦晓琦聪明好学,又会拍师傅的“马屁”,所以木匠师傅也乐意教他两手。很快,他的木匠手艺突飞猛进。
1995年,他所在的工程队赴大庆采油三公司装修工人活动中心,因为工期紧任务重,随行木匠人手不够,秦晓琦自告奋勇,当起了木匠,等大庆方面验收时,他做的木工活受到好评。这下,“木工秦晓琦”的名气就响了起来。他所在的工程公司索性把他调到了木工组,在目前这次施工中,他又被任命为木工工长。
木工组的老师傅陈玉才讲,小秦话少人好手艺巧,而且是公司里唯一个能看懂工程图纸的农民工。
想把妻儿接进城
秦晓琦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每次看到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外面散步,我心中总是很酸!我媳妇和女儿此时此刻正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在外面游玩?没有我在身边,她们会不会被欺负?受到委屈时她们娘俩可怎么办呢?每次打电话时,我媳妇总说一切都好,让我放心!可我知道,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得有多难啊!”秦晓琦的眼中闪着点点泪光。
秦晓琦从抽匣里拿出一本相册,里面有一张他们一家三口的全家福。他笑的最开心,女儿被他抱在臂弯里,妻子温柔地倚在他身边。他颇有些“得意”的指着照片:“这娘俩需要我来养。我多赚点,她们娘俩过的就能更好些。”
“我想老婆和孩子,真的!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更想她们。我想把她们娘俩接进城!”秦晓琪告诉记者,从结婚到现在,他的妻子一直在农村照顾孩子,没享过什么福。为了能把她们娘俩接进城里,不管多苦多累多难,秦晓琦都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