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2006年我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 同比增两成
2006-12-29 11:24: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丽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9日电(记者 杜丽华) 记者今天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获悉,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2340亿元,同比增长20.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8.4%,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实现税收205亿元,同比增长17.8%。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总量的35.5%,新增就业6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总数的80%。

  对外经贸大幅提升。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96.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4%,同比增长45.9%。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合作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重要力量。牡丹江市抓住对俄经贸的有利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贸总值的90%以上。绥芬河龙江商联、华宇工贸集团入围中国进出口500强。

  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90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03家。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80家,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亿达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和黑龙江亿阳集团等3户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年纳税额已突破亿元大关。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2006年全省中小企业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上项目达到928个,同比增长11.9%,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01个;项目总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22.8%。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70亿元,利润92亿元,实现税金58亿元。大庆市今年以来,新建、续建开工项目19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个。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预计到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科技型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5.3亿元,同比增长22%。全省非公有制企业自建或合办科研机构达38个,开发新产品320项,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145项。全省50%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完成的。

  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全省中小企业已呈现出优势特色园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格局,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预计到年末,全省中小企业园区发展到120个,进区企业6000户,基础设施投资达290.1亿元。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56个,集群内的企业达4256户,年销售收入规模达219.8亿元。涌现出以大庆龙凤、万宝园区为代表的石化产业集群;以四大煤城为主的煤炭精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集群;以绥芬河、东宁等口岸城市为依托的进出口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以呼兰利民开发区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以及众多农产品、畜产品、山特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