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9日电 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把加快推进“六大基地”(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森林工业基地)建设作为振兴的主要任务,3年多来,“六大基地”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黑龙江省振兴办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1月~10月,“六大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为4243.7亿元、1451.3亿元、1069.8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94.8%、98.7%、99.2%。
振兴3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今年1月~10月,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8%。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配套协作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哈电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和成套设备出口基地;一重集团成为我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基地;哈航集团成为我国飞机和汽车生产基地;哈量集团成功并购德国凯狮公司,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哈汽车零部件、机电园区,齐机电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产业聚集化发展。同时,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主导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前10个月,黑龙江石化工业实现总产值812.5亿元,同比增长17%。在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石化工业重组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企业焕发青春。如牡丹江桦林轮胎加入新加坡佳通集团,蓝星哈石化、齐化集团、黑化集团等成功加盟中国化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大庆石化公司60万吨乙烯扩建、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聚丙烯等一批重大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石化企业规模和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的深加工产业链条,产品精细化率达到30%以上。
黑龙江能源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四转化一开发”战略,增强了发展后劲。在煤-电转化方面,新建、扩建煤炭生产能力2000万吨,建设6个总规模350万千瓦的电源(热电)项目;在煤-焦转化方面,加快煤炭焦化、煤化工及其延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煤焦转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煤-气转化方面,积极发展煤气和煤层气等下游产业,加快了现有煤气厂的改造;在煤-油转化方面,积极引进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加快了“煤代油”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食品工业方面,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的态势,形成了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粮食加工、乳制品、大豆制品、啤酒饮料、肉类制品等优势产业。其中,玉米深加工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大豆深加工产业发展强劲,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
该省医药工业产业进一步优化,品牌优势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产品增多,150余家企业实施GMP认证,带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哈尔滨两个医药园区已有近70家医药企业入驻,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2亿元。
在森林工业发展上,黑龙江在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同时,建立了森林培育业、木材精深加工业、非林木资源精深加工业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形成以人造板、家具、地板、木制品、造纸等为主导产品的木材精深加工生产体系;并初步实现了产业集群发展,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木材加工园区、七台河双叶家具工业园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