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2006年哈尔滨反腐倡廉工作处理759人 挽回4335万元
2006-12-31 10:04:2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姝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1电 30日,哈尔滨市纪委通报了2006年反腐倡廉工作的情况。2006年,哈尔滨市纪委监察部门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力度,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有力地推进了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有759人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335万元。

  廉洁自律自纠

  治理不正之风

  

  2006年,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廉洁自律规定开展自查自纠。有3名局级干部和11名处级及处级以下干部主动上交了所收受的现金、有价证券8.15万元。对12名党员干部因违反规定操办婚丧事宜的问题进行了查处,收缴违纪金额8.05万元,纠正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车两台。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对小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违规办班补课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共查处教育乱收费活动11个,涉及金额101.9万元,清退违规收费1.3万元,给予11人党政纪处分。

  纠正医药购销和医药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哈市在4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试点覆盖面达33%,参合农民达到122.02万人,参合率达84.88%。为切实保障参合农民的利益,全市开展了第五轮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把药品差价率控制在15%以内,降低了医院药品零售价格。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全市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6起,涉案金额4277.47万元,受贿金额1917.23万元,14人受到刑事处罚,16人受到党政纪处分,33个单位受到行政处罚。

  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报刊摊派、农村电网改造乱收费、各种达标检查等问题进行专项清理。向农民退还各种乱收费金额20万元,处理哄抬农资物价问题11个,涉及金额20.3万元。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纪检人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坚持把查办案件放在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严肃查处了发生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严重违反党纪政纪、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6473件,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725件,涉及党员干部1786人。其中局级7人,县处级43人。有759人被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挽回经济损失4335万元。

  抓好“六项改革”

  落实“四项制度”

  

  今年的反腐败抓源头工作重点是继续抓好“六项改革”和“四项制度”的落实。

  抓好“六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调整了行政审批事项,截至目前拟保留行政许可285项(含合并18项),暂保留29项,转变管理方式75项,取消67项。

  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法院系统继续完善了审判公开制度,强化了监督制约措施,通过对案件调查、剖析、听证,进一步加强了责任追究,形成了监督与审判(执行)部门制衡局面,规范了听证制度,提高了审判质量。检察机关强化了侦查、审判的监督,完善了反贪,渎职侵权等自侦制度建设,出台了《哈尔滨市检察机关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的办案行为,减少和预防司法腐败的发生。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结合领导班子换届考核,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改进了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强化了收支预算管理。

  金融体制改革工作。组建了哈尔滨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法律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哈尔滨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法律咨询委员会工作章程》,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通过专家对疑难案件的讨论,确保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

  落实“四项制度”工作。一是严格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制度,完善建筑市场监控体系和信用体系。哈市出台了《哈尔滨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哈尔滨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监督备案新建工程施工招标588项,其中公开招标417项,邀请招标171项,工程总造价达72.37亿元,应招标工程覆盖率达到98.16%,应公开招标覆盖率达100%。

  二是落实和完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制定了《哈尔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程序(试行)》,全市土地市场公开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4宗,成交价款11.2亿元,高出出让起始价1210万元。

  三是规范和健全产权交易制度。健全了产权交易业务质量控制体系,完成产权交易130宗,交易资产额23.13亿元,净资产评估值7.62亿元,成交额13.69亿元,增值额6.07亿元。

  四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推行“网上采购”,并实行了协议供货政府集中采购新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完成政府采购金额7.3亿元,节约资金9149万元,节支率11.18%。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发挥行政监察职能

  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哈市今年制定了《哈尔滨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实施细则》,已有913名领导干部就出国、买房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向各级纪委进行了报告。全市各级纪委对1184名新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教育谈话,其中市纪委进行廉政谈话83人,同846名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谈话,对15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5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

  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扎实有效。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在继续推行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无偿代办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等“六项制度”的基础上,又扩展增加了“一次性告知”和“AB角”两项制度。

  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继续开展建筑市场秩序执法大检查,对市区内的948项和11县(市)的75项工程实施了检查,共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71份,停工整改18项。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受理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41件,办结39件,提出整改建议25件。在市直机关全面启动了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指导意见》,对2个市直机关领导的“无为”问题实施了问责。

  坚持“统筹兼顾、重心下移”的原则,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清理、四检查”工作,即:清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存在的“吃空饷”、干部拖欠公款和占用公物以及到基层单位报“条子”、欠缴土地出让金及城建规费、私建滥建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检查农村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城市社保资金管理、城市低保资金使用和发放、赈灾款项使用和管理情况。

  清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共清理出620人,并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清理拖欠公款和占用公物及到基层“报条子”问题,共查出拖欠公款544.91万元,现已清理归还公款255.7万元,收回被占用公车3辆。

  清理欠缴土地出让金及城建规费问题,2000年至2004年哈尔滨市国土局共审批用地1776件,累计应收土地出让金29.34亿元,实收土地出让金20.52亿元。对开发企业应缴未缴土地出让金的,逐一对欠款单位进行追缴,截至目前已追缴1.6亿元。欠缴城建费追回1816万元,完成年度追缴计划的90.8%。

  清理私建滥建背后的违纪违法问题,集中对道外区绿化小区和二十道街改造、群力新区开发建设中的私建滥建问题、美晨公司在拆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在道外区发现私建房屋493户近3万平方米;群力新区仅东部范围就查出违章私建房屋1112处近110万平方米;美晨公司拆迁中,查出有136户涉嫌伪造房产手续。目前已有7人被立案调查,14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对农村转移支付资金落实情况、城市社保资金管理情况、城市低保资金和赈灾款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是整章建制,以确保各项资金和款物科学管理、合理使用。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