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5日电 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马国良很欣慰———连续几年的提案都得到了国家的答复和落实。“提案得到落实,反映了社情民意,解决了实际困难,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政协委员建言献策的职责。”
翻看几年来他的提案和发言记录,可以看到一个政协委员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思考轨迹。
2005年,马国良委员向全国政协会提出了解决林区职工保险提案。
2006年,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通知》,明确从2006年起,在天保工程实施期间,对森工企业职工参加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项基本保险,以及混岗职工和进入再就业中心协议期满下岗职工安置予以补助。
2006年全国两会上,马国良委员提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
对此,财政部决定将中央森林生态补偿基金规模由20亿元扩大到30亿,补偿面积由4亿亩扩大到6亿亩。同时,不少地方财政也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
在马国良持续关注下,2006年湿地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国家启动了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期间将投入90亿元用于湿地的保护与恢复。
今年,马国良委员又向大会提交了“提请国家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的建议”和“国家进一步落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续政策问题的建议”。建议在经营机制上,科学管护公益林使之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完善公益林管护承包责任制,落实保护责任,调动管护积极性,提高森林管护质量,真正把公益林管住、管好,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效益;合理经营商品林,使之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有林和私有林,把商品林推向市场,使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政策措施上,加大对公益林建设的投入,扩大“三权”流转试点范围,尽快出台“三权”流转条例,建立开放的活立木交易市场机制。
马国良委员三年来心系“天保”工程,每年都花大量时间深入林区调查研究……提案的背后,是马国良委员关注民生,切实提高提案质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