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0日电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推动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驻我省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比较优势带来机遇
谈及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首先想到的就是“比较优势”。他说,我省装备制造业起步早,技术力量雄厚,且已形成了电站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农业机械设备等多领域、多行业的装备制造业优势。据统计,全国1/3水电、1/2火电发电设备都是“龙江制造”,货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优势行业排名全国装备制造业前五位。
何小平认为,现在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正给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我省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乘胜追击,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制约因素限速发展步伐
全国政协委员杨耀寰坦言:“近几年来,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相对减慢,在全国的位次后移。”
杨耀寰分析说,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不够大,缺乏集聚效应和系统功能;自主创新能力下降,企业后劲不足;技术水平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怪圈;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
形成合力打造产业集群
针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出现的不同环节的“软骨病”,何小平建议,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集群。全面整合全省装备制造业产业资源,包括研发、技术、营销网络、品种、品牌等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合力,使整体优势大于个体优势之和,并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从市场准入、贷款担保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强强联合,打造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经济契约等方式,使上下游产品、主机、辅机及零部件生产实现配套协作,组建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化协作能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提高我省装备制造集聚效应和系统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杨国俊认为,加大产业组织创新,构建装备制造业集群是解决病症的根本所在。装备制造业不仅涉及到机械加工业,还涉及到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加工等配套行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环节是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构建产业群。杨国俊建议,采取多种形式的扶持措施,加大装备制造业的组织创新力度,积极扶持民营中小企业致力于构建自主创新和具有高成长性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鼓励重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在集中力量加强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带动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