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1日电 题:龙江代表议国是“三农”牵动代表心
记者印蕾 曹曦
中国是农业大国,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建设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一直广为社会普遍关注。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会场内外,口头书面,代表们的话题更是始终离不开农业、农民和农村。
三农亮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伴随着4个中央一号文件的相继出台,“三农”工作在连续几年的人代会上都成为了亮点。来自农业地区的代表、绥化市市长于莎燕代对此感触很深,于莎燕代表说,去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756亿斤,商品粮超过500亿斤,居全国第一位,近几年粮食增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从绥化市的情况来看,粮食总产达到了157.8亿斤,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多,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了1000万亩,据全国地级市之首。农业发展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三年保持在8%以上的增长速度。
谈起“三农”亮点,从事畜牧工作的王德胜代表马上想到的是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让农民的钱袋更鼓了。2003年,着眼于破解“三农问题”,加速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粮牧“主辅换位”战略。几年来,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主导、以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产供加销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效益型现代畜牧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全省畜牧业安置农村富裕劳力24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超过700元,年均递增60元。畜牧业已经成为驱动全省农村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
三农热点:上学别难看病别贵
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位于民众关注焦点前列,在农村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着力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问题成了很多代表的心声。
“农村教育遇到的一个困难是,乡村中学基本都砍掉了,农村孩子就近上不了学,”关丽霞代表说,她希望政府能重视解决这个问题。
王殿贵代表的担忧是,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农民还有几分忧虑,是否会出现乱收费现象,例如补课费、考试费、印刷费等?是否会带来农村教育经费紧张,是否会造成农村教师工资水平下降,带来师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异地上学能否享受减免学杂费待遇?王殿贵代表同样希望希望政府重视这些问题,把好事办好。
农村医疗状况引起了苏艳霞代表的高度关注,苏艳霞代表说,我国目前卫生资源分配极不合理,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占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20%的资源,城市大医院几乎垄断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农村卫生机构由于缺少支持,基础设施和条件很差,根本不能满足农民卫生需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面,惠及所有农民。中央财政应加大向欠发达省份和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中进行大病统筹试点。通过采取高校定向培养、现有人才培训、城市卫生支援等方式,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素质。
三农重点:现代农业现代农民
“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报告中的这段文字让吕维峰代表感触最深,吕维峰代表认为,报告提出“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这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现代化农业要依靠机械化,国家应制定农机补贴规划,提高补贴标准,集中投入使用,分布推进实施。水利化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点,国家应尽快在黑龙江实施“两江一湖”大型灌区建设规划,将三江平原建成我国水田规模最大、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乡村债务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化解力度,对国有农垦企业的不良债务也应比照乡村债务加快清理和化解。建议在垦区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探索我国农业建设的路子。
来自基层的娜仁花代表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有政策,有资金,农民确实得到了很多实惠。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