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政协委员:打造重点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03-14 22:19: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4日电 (记者 孙晓锐) 加大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力度,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将“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政府今年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我省委员认为,国家应从重点领域、重点基础建设突破,坚持集中才力,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入手,使农民直接受益,长期受益。

  全国政协委员张宏伟建议,采用捆绑式投资战略,加强农村交通、教育、卫生三大重点领域工程项目的支持。

  提案摘要:全国平均每个一县建县乡农村公路300公里。

  委员建议:彻底解决农村农村交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国共计有县级市、县、旗2007个,如果平均每个县的县乡农村公路达到300公里的估摸,全国农村就有60多万公里的农村公路,再加上2006年全国已完成建改32.5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我国县乡公路总里程就可达到90多万公里的规模,这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村交通网。一旦农村公路网建成,农村振兴、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会变成现实,这是一项百年大计。

  提案摘要:全国平均每所中小学分别投资100万元、50万元,用于教学器材、教学设施的改善

  委员建议:目前,全国农村约有中小学21万多所,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设施普遍较落后,一些地区中小学更是缺乏基本的教学条件。如果国家集中投资改善,对于提高未来新农村新农民人口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提案摘要:全国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投资100万元,用于医疗器械、医疗设施的改善。

  委员建议:我国乡镇卫生院设施落后的矛盾,广大农村享受医疗公共产品资源低水平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因病在家死亡的比列高达60%以上,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我国共有乡镇35473个,落实这项投资,对于缓解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状况,将起到基础性作用,得民心,顺民意。

  全国政协委员姚建亭建议,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得到提高,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能否得到保障,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加快水利控制性工程建设步伐,完善灌区的灌溉和排涝体系建设,提高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早日实现农田水利化,显得日趋紧迫。

  提案摘要:突出区域特点,明确“多予”方向。

  委员建议:新农村建设确立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多予”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避免一刀切,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以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功能为重点,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地位。工业反哺农业,要首先“哺”在蓄水保土上,“多予”要体现在农田水利建设上。

  提案摘要:统筹规划,大中小并举。

  委员建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有利于促进人与河流和谐,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有利于农林牧渔共同发展,大中小项目之间要做到相互衔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突出公益性特点,应加大中央公共财政的投入,减少地方自筹比例,摒弃以往的“顾大不管小”投入政策,实行大中型项目有保证,小型项目有支持的投资机制。

  提案摘要:统筹规划,大中小并举。

  委员建议: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供求为杠杆,开发水市场,深化水价改革,把灌区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形成良性的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张昭

【专题】2007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