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6日电 5日下午,省公安厅副厅长刘忠志在部分省、哈市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哈市部分棚户区进行了实地踏访。检查中发现,哈市一些棚户区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由于私建滥建严重,导致一些棚户区的消防通道被堵死,消防车辆根本无法进入,而老化的电线以及随意堆放的可燃物也加大了火灾隐患。检查人员指出,在哈市即将进入春季大风天之际,积极改善棚户区的消防安全已经刻不容缓。
防火通道被杂物挤占
记者跟随检查组首先来到了哈市香坊区油坊街农场小区,这片棚户区居住着800多户居民,其中约有600户是外来人口。检查中发现,这里每一条胡同和街道的两旁都堆放着许多纸壳箱、木板等杂物,将原本就不足4米宽的街道挤占得更加狭窄,而最窄的地方只剩一米宽。如此狭窄的道路消防车根本进不去,而影响消防车进入的一个最要的原因是私建滥建的违章建筑非常多,许多居民都在自己家的房子附近盖了临时建筑,将公共道路挤占,最终导致人、车进出十分困难。
哈市消防支队支队长李世阳说,这片棚户区十分密集,最远的房子距离消防车停靠点超过500米。一旦发生火灾,这么远的距离要想接力供水,压力根本不够,扑救将十分困难。
老化电线纵横交错
在检查组走访了的香坊区油坊街农场小区以及道外区新村棚户区等地,检查人员发现电线老化、纵横交错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电线的绝缘皮甚至已经脱落,里面的铜线已暴露,一旦下雨很容易发生短路,从而引发火灾。
在劳动二胡同一户居民家的外墙上,记者看到这里的电线密密麻麻,都是从旁边一处电线杆上“扯”过来的,多达几十根,很多电线还交错地缠绕在一起,十分容易引发电火。
小区居民安全意识薄弱
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居住在棚户区的本地居民只有两三成,大多数居民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是临时租住在此,而且数量逐年增多,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消防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据香坊消防科科长杨建伟介绍,他们曾经制作了许多消防常识宣传板,分布在小区的许多地点,让居民们牢记消防常识,时刻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可是上百块宣传板设置后没几天就被居民们偷走了,这让他们觉得十分无奈。
此外,部分棚户区内,工厂、仓库、居民住宅混在一起,存在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类地区一旦发生火灾,燃烧得将非常猛烈,火势蔓延很快,极易产生“飞火”,形成多个火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达到相当大的燃烧面积,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加强改造刻不容缓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哈市现有棚户区136片、筒子楼172栋,从中居住的居民111630户,近30万人。
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哈尔滨共发生火灾9369起,其中属于棚户区火灾的有36起(含特大火灾1起,重大火灾2起),死亡37人,伤10人,烧毁面积4681平方米,受灾214户,直接财产损失242万元。在所发生的火灾中,棚户区、筒子楼的火灾虽然起数所占比例小,但是棚户区、筒子楼的火灾人员伤亡最多,危害最大。
消防部门建议,在棚户区和筒子楼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推进火灾隐患整改;完善棚户区和筒子楼的消防安全条件。另外,消防部门还建议哈市政府加强棚户区和筒子楼的改造步伐。同时还要加强对老城区的改造步伐,减少棚户区、筒子楼的总量,在城市的改造规划中应将棚户区、筒子楼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