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电 经济转型,伊春发展的是依托于林的非林脱木产业。对这些产业,伊春的限定是:产业不能有污染,产品应当有“绿色”。不仅如此,伊春经济转型,还同治理污染、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伊春的山更青水更绿,而优良的生态环境,又为伊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伊春的生态旅游、绿色食品、生态畜牧和北药等新兴替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末,上述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1亿元、4.4亿元、5.3亿元和3.7亿元,同比增长了48.4%、57.9%、17.4%和25%。全部新兴替代产业实现增加值,已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2.7%,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
目前,伊春绿色食品的原料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50万亩,年生产总量达到19万吨。去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量为4亿袋。山野菜、山野果种植、改培、管护面积,也已达到15万亩。全市国家、省、市级绿色食品基地已有50处。
与此同时,伊春又全力帮助企业进行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截至去年末,全市有效使用认证标识的产品已有85个。其中,林蛙卵软胶囊、蓝莓干红、蓝莓利口红酒等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伊春还加大了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营销水平;实施了品牌战略,提升绿色食品知名度。目前,伊春已建起铁力市山特产品大市场、铁力林业局松涛山特产品一条街、伊春区繁荣山特产品一条街3处大型绿色食品销售市场,绿色食品经销点发展到120处,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省外绿色食品经销点,也已发展到30处,年营销额达3亿多元。现在,全市农产品已有商标96个,“翠花”、“林都”正申报驰名商标,铁力林蛙、五营木耳等4个产品,还获得地理性标志保护,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50多种产品,被评为国家、省名优产品,销往国内外50多个国家及地区。
西林钢铁集团,坐落伊春境内,号称“龙江钢铁脊梁”。然而,它每年产生的百万吨剩余物和废弃物,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此,伊春组织精干力量,展开调研,细致了解西钢剩余物和废弃物的数量、成份、可利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论证,筛选有基础、有价值、有市场、有效益的吃配项目,开始招商。
吃配项目确定后,伊春竖起招商大旗。来此投资的江西客商孙泰柏说:“伊春投资环境好坏我不用细说,我在西林投资建厂几个月,只花了招待费200元,这让我感受到伊春人的真诚!”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当地就引进工业企业14户。这些企业,围绕西钢剩余物和废弃物开发的吃配项目,包括煤焦油加工、废渣回收加工、粉尘回收加工等8大类。目前,这14家企业把西钢的剩余物和废弃物吃干榨净。
林下木耳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