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2007-04-21 16:00:4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健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这表明我们党在用制度保障公平正义这一深度问题上的认识和解决路径方面有了重要突破。

  一、怎样理解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强调的社会公平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分配公平。要依法建立以这些内容为核心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社会公平才能得到维护和实现。我们所主张和推进的社会公平正义,不是一个抽象玄妙的学术概念,而是始终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共同愿望紧密相连、始终同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执政理念。社会公平正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正确把握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从深层次来看,我们正在接近厘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主要是结构性目标,效率主要是功能性目标。过去我们过度追求功能性目标,而严重忽视了结构性目标,进而对社会和谐造成了结构性破坏。用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正是力图在制度层面对社会和谐进行结构性修复和建构,这既能积极推进工具性的体制改革,也能加深价值性的本体意识更新,从而实现结构和功能的均衡互动、公平和效率的节奏调谐,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当前我国用制度保障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价值体系和道德基础中缺失社会公正

  由于多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却空虚了,价值体系混乱,思想道德滑坡,传统美德丧失,心理浮躁紊乱。这直接导致两个问题:信仰被重塑和社会排斥严重。社会公平正义在某些地方越来越淡漠。

  2、社会公正缺少制度支撑和制度保障

  社会公平正义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必须抓紧时间,进一步修补制度漏洞、矫正制度扭曲、降低制度空转、提高制度能力,全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打造制度支撑。

  3、社会公正存在很多具体问题

  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分配公平等各方面都有比较突出和紧迫的问题。人民群众经常遭遇社会不公问题,有关机构部门还没有对这些问题给予适当解决。

  三、怎样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使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达到这样的要求,首先要进行制度建设。有了科学合理的制度,社会才能在一定的轨道上正常有序地运转,每个人的行为才能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恰当的调整和处理,整个社会也才能处于比较协调、稳定、安宁、和谐的状态。制度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特点是公平和正义,制度的生命在于公平和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平和正义。加强制度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也就是在制度建设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公平和正义,从而使这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

  1、明确价值取向,加快制度改革

  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中,必须坚定价值取向,推进价值塑造。价值目标始终是制度的核心,我们的制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基础、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文化精神。

  这样,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方向明确,制度建设才能有的放矢。在明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制度改革。尽快把改革从功能性转向结构性,并且在深度层面把工具性改革和理念性改革结合起来。

  2、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做很多具体实际的工作。要进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六中全会从解决当前突出的不和谐问题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六个方面制度:①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②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③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④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3、加强制度执行,促进制度规则的融合、整合

  在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面临着多重规则背离冲突的困扰,主规则、土规则、洋规则各行其道,使人们难以适从。中国多年来对工具形式规范的追求和强制性实施已经足够多,甚至过分过度了,我们搞了很多虚制度、伪制度、形式制度、装饰制度,制度规则既缺乏又扭曲,制度空转和制度低能严重,从而使其与实际价值规则的矛盾不但没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因规则背离而内在分裂的社会是很难和谐的,是很难实现现代化的。在这样的社会情势下进行任何改革和创新都是非常艰难的。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改革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不能再盲目地追求形式的东西,而是要加快规则融合生长的进程,使主规则、土规则、洋规则本身内在地统一起来、和谐起来、有效起来。

  有了制度,还要能够认真严格地执行。有了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还可怕。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制定了很多制度和法律,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实,制度重要,执行制度同样重要。再好的制度,如果在执行中走样,就会丧失保障公平正义的作用。所以,完善制度和执行制度两个方面,都要切实抓好。必须养成遵守和依赖制度规则的习惯。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树立规则意识,催逼中国人养成遵守制度规则、依赖制度规则办事的习惯,为和谐社会建设建立基础保证和底线支撑。

  (作者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