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国有企业改革焕发哈尔滨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2007-04-23 21:49: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3日电 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哈尔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脚步多年来从没有像今天迈得这样轻盈。历时三年波澜壮阔的国企改革,使哈尔滨市沉重的工业战车又变得动力十足。

  3年,1700余户企业完成改制,67万职工告别国有身份,32.8万人实现“并轨”;3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一半,利税增长八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了40个百分点……历经上千个日日夜夜,哈尔滨市打赢了一场在全省范围内面最广、量最大、程度最彻底的国企改革攻坚战。

  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2005年,哈尔滨市在推进产改中探索出的“十大模式”叫响全国。运营增值、增资扩股、跨国购并、捆绑出售……无一不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作为“增资扩股”的典型,哈药集团通过引进中信、华平、辰能等3家投资人20.35亿元资金,使资产达到105亿元左右,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解决“人往哪里去”,保持社会稳定,是实施改革的前提。从2004年6月至2005年底,哈尔滨市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一举完成了32.8万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

  政府作为出资人,创新思维一直贯穿在国企改革的征途之中,2005年,哈尔滨市在全国国企首开债务“对冲”先河——对1659户企业的28万笔往来业务进行了审核,清理出8亿元应收账款进行了核销,6.2亿元应付账款转做国有资本金,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构建“三个体系”,强力推进改革;破解“四大难题”,打开改革瓶颈;设置“三道屏障”,保障职工利益;出台“四项制度”,防止国资流失……3年国企改革,哈尔滨人在探索中前行:1700余户企业在产权改革、结构调整中真正实现了“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入市场经济的哈尔滨终于有了良好的微观基础。

  如今,随着国企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哈尔滨几十年计划经济留下的雄厚产业基础,能量得到了释放,昔日的“发展瓶颈”已变成经济支柱。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