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6日电 自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未来几年,我们要稳定办学规模、提高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强化服务能力”。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代表用四句话概括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协调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
在校生规模控制在70万
2000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为21万,2006年达到59.2万,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同时,师生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等在全国排序均有大幅提升。“为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我们的扩招规模在逐年下降,而质量则在逐年提高。”张永洲说:“未来五年内,我们的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将控制在70万左右,同时,着力在专业调整与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评估与监控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实现四个转变
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杨震代表谈到,黑大将特别突出实现“四个重要转变”: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由跨越式发展向协调发展的转变,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由传统综合性大学向现代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杨震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将以综合化的学科专业格局为依托,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综合优势与后发优势,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努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发展为轴心,全方位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而且,还要以学分制和创业教育体制为平台,坚持大众化、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多元质量观,进一步完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打造特色专业点
很多代表认为,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下一步重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黑龙江省高校设置的专业中,现在理工类所占比例达到60。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在发生变化,高校专业结构也应当随之调整。现在三产人才匮乏,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控制理工类专业,而在商务、金融、物流以及社区管理、社会保障等新兴产业和领域上下功夫,增设专业,适应目前形势及社会需求做出调整。”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少杰代表对记者讲:“未来5年,高校应该突出特色专业点的建设。特色专业点的建设要实行项目负责制,使其成为黑龙江省高质量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发挥其在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哈师大将围绕特色专业点的建设,将学校发展成为高级教育人才培养基地、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以及教育科学研究基地。”
名师课程上网
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学校之间、专业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如何使各校均能享受到重点高校重点专业的优质资源?“我们打算采取名师课程、精品课程上网的方式,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张永洲谈到:“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享受到本校和省内外一些名校名师的精品课程,不但使有限的优质资源得到共享,而且对培养学生在网络知识的海洋中迅速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尝试。”
张永洲介绍,黑龙江省目前共有235门的省级精品课程,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求在各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每名学生必须选择至少一门网络课程。同时,还要在全省建设500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其中150门左右进入国家级3000门精品课程,以此为基础构成黑龙江省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
培养三创学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代表谈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三创教育是一大趋势。现在非常提倡对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教育,为此,必须加大实践教学。她说,现在高校都非常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实践、实验都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完成。提高学生的三创能力,尤其应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每一名学生都可以随时申请,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学生只会读书不会动手的问题。”
有代表提议,各高校可以联手举办全省大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如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围绕技能方面的活动,各高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教育主管部门重点扶持,还可以邀请省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对各项大赛表现出色的学生择优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