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9日电 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发表题为《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一、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到知行统一。方永刚同志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真学、真用、真心传播,对理论问题求真务实,知行统一,忠于理想,执著追求,体现出了坚定的信仰。一个人的信念来自于对真理的追求。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是指导文学艺术工作者成长的行动指南,无论是党的理论工作者,还是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做好本职工作,都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需要,做到“三贴近”。方永刚同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获得成功,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除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外,更主要的得益于他结合实际,调查研究,与听众心灵接轨,把党的理论与客观实际、群众心理需求紧密结合,理论阐释让人信服。文学艺术工作者要写出反映时代,满足人民需求的佳作,应该像方永刚同志那样,研究文学艺术发展规律,提高把握客观事物的本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能力。要继承和弘扬老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优良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投身到创作源泉中去,汲取创作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创新创作内容和形式,创作出反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挖掘、提炼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文学艺术才能有生命力、感召力。
三、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做到忠于职守。方永刚同志在军中理论战线拼搏二十余年,不追逐名利,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名与利对文学艺术工作者也带来冲击。文学艺术门类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已成为趋势,但一些艺术门类一时难以进入市场,这些人还很“清贫”。但为了党的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坚守文化阵地。我们应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甘于寂寞,不慕虚荣,力戒浮躁,恪守文人操守,创作出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