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传承历史 弘扬“五四”文化精髓——访国学大师文怀沙
2007-04-29 16:24:4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汤文学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9日电 28日,由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联联合主办的《历史的回声———“五四”历史文化名人影像手迹展》,在哈市道里区兆麟街123号展馆举行了隆重的开展仪式。在众多来宾中,一位神采飞扬、精神矍铄的老人格外引人瞩目,这位98岁高龄的老人就是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怀沙先生就对“五四”历史文化的认识、如何看待当今的“国学热”、如何处理物质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继承“五四”历史文化精髓

  这次展览展出的500件信件、手札、影像等珍贵藏品,均为“五四”历史文化名人的真迹,谈到参观后的感想,文怀沙说:“历史是凝固在某些事物上的,这些东西帮我们激活了历史,历史又带动现实前进。一个蒙昧于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什么事物都有一个继往开来的问题,而继往开来也是有选择性的。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藏品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特别是这些信札,因为这是历史上那些伟人内心的声音。

  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智慧的闪光和时代的精神都在这些信件里,我们可以从一片树叶的飘零知道秋天的来到。这里有我恩师章太炎先生的手迹,章太炎先生最伟大的学生就是鲁迅,还有其他许多伟人的痕迹。伟人都会有他伟大的地方,所以他才会使我们的国家强大,没有伟人我们的国家就很难强大。个人是很渺小的,但是时代会淤沉一些人,时代造英雄,英雄又会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科学应该有着伟大的人文关怀”

  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文怀沙表示,其实,“五四”新文化运动并不仅仅是文体变白话这么简单,而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五四”给近代人提供了一个思考,离开了三千年封建统治的思考,这就是人需要站起来,人格要被尊重,这样历史才会前进。文老风趣地说,中国从清末开始就有两个先生,一个叫“德先生”即Democracy,就是民主,另一个是“赛先生”,即Science,就是科学。这两个先生始终困惑着好几代人。没有民主的科学是很危险的,科学是一种知识,知识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需要有道德来管理,所以没有民主的科学很危险,科学应该有着伟大的人文关怀。

  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道德思维来制约科学的拔戾,那人类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要加强的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制止知识拔戾的学问。

  “国学热”不应该走极端

  作为国内顶尖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对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由《百家讲坛》掀起的孔子、老子、庄子热,以及小孩子也读四书五经的现象,文怀沙说:“我不赞成无条件、无制约的复古,老去背四书五经和一些著述。我觉得应该选一些精华的,对现在仍然有用的东西,因为继往开来一定要有奇光异彩的东西留下。我觉得这是矫枉过正。很多年来,我们把这些遗产扔了,现在就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任何民族不应忘记过去

  文怀沙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半为苍生半美人”。他说:“其实女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性别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女人怀胎生下来的娃,所以祖国叫母亲,而不是叫父亲。但是岂有此理,后来骂人竟然都骂娘,真是忘恩负义。我反对任何一个民族忘记自己的过去,反对任何一个人忘记自己的母亲。”

  虽然很喜欢美女,但文老却说其实美的本质同真善是有区别的,因为真理是讲真话,但是有些真话是不能讲的,“比如你一个朋友的老婆来看你,你对她有某种愿望,最好不要讲出来,讲出来了就是不善。朋友妻不可欺是个道德问题,如果这种话你都要讲出来,社会就乱套了。所以说有一个叫真理,一个叫善理,善理要管住真理。善理就是公众的秩序,社会的秩序。”

  “希望不断有文化产品着陆”

  文怀沙不仅是国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书法家。近年来,他的字价上涨很快,对此,文老风趣地说:“从我个人的利益上讲,我没有办法拒绝这种喜悦的心情。我最爱的不是人民币,我最爱的是我的命。要钱是要让命能够延长的钱比较好,加速自己死亡的钱我不能要,我不能躺在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钱。”

  对于近年来文物市场的繁荣,文老表示:“我觉得总的来讲这表示了一个取向,就是大家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市场繁荣了。不过我在物质的空前发展里也发现了一个苍白的地方,就是精神,在许多地方房子甚至建得比思维快。市场如果是个飞机场的话,我希望能不断地有文化产品着陆。”

  百岁生日想到哈尔滨过

  至今,文怀沙已是第三次来哈尔滨。2001年黑龙江大学建校60周年大庆时,文怀沙应邀来哈。亚布力、二龙山的湖光山色,百年老街独具风韵的欧式建筑,给文怀沙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冰城人的豪放性格,更使这位具有浪漫气质的老人感到“哈尔滨人可交”,大有相识恨晚的遗憾。当有记者问国学大师何时再来哈尔滨,老人高兴地表示:“等我百岁生日的时候,争取到哈尔滨来过,一醉方休。”

  文怀沙,名奫,以字行,斋名燕堂,号燕叟。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自十八岁起历任国立妇女师、上海剧专教授。解放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担任教授、客座教授、顾问等,桃李满天下。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治学以研究楚辞称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对经史百家、历代诗词歌赋、佛学、医学、红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等也广有涉猎。

  上世纪50年代,文怀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中国古典文学讲座》达4年之久,主编了新中国成立第一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十五”国家重点图书———《隋唐文明》、《秦汉文明》、《商周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暨200卷《四部文明》,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思想家、教育家。其诗文书法皆为世所重,有“当代屈原”之称,在学林享有盛誉。

  主要著作有:《鲁迅旧诗新诠》、《屈原<九歌>今绎》、《屈原离骚今绎》、《屈原<九章>今绎》、《屈原集》、《屈原<招魂>今绎》、《毛泽东诗词吟赏》、《中华根与本》、《文怀沙序跋集》等。其中1952年出版的《屈原<九歌>今绎》等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套楚辞研究专著,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骚作开新面”;《中华根与本》、《毛泽东诗词吟赏》更是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特别是2000年推出的“正清和”三字真言,被学界誉为最短的经典之作;2005年9月出版发行的《隋唐文明》,收录各种善本、孤本古籍626种共100卷,是迄今为止首次对隋唐300年间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学术的、总结性研究的大规模纂述,展现隋唐文明的精髓与核心的集大成之作,为收藏、传世、学术研究之巨构。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