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全省亿元县(市)五年增加18个 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7-04-30 10:04: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申宪武 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30日电 来自省财政厅信息,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从2002年到2006年,全省县(市)级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5%、8.5%、14.7%、18.6%和19.4%。全省亿元县(市)由2001年的16个增加到2006年的34个,增加了18个。

  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强县级财源建设;2006年,省委又做出了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在全省上下形成了新一轮发展县域经济的热潮。通过实行财税政策激励,工作推进和绩效考评等项措施,调动了县(市)抓经济、促增收的积极性,县级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肇源县、肇东市、绥芬河市、阿城区和安达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6亿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超过5亿元,2亿元以上的县(市)达到18个。

  与此同时,省、市级财源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财源建设成果的不断显现,全省财政收支规模逐年扩大,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417.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81.5亿元,增长了1倍,年均增长1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31.6亿元增加到386.6亿元,年均增长14.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幅最高的时期。全省地方财政支出由2001年的513.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064.8亿元,也增长了1倍,年均增长15.7%。

  近年来,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农村。从2000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并给农民发补贴,到200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省委、省政府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6年,通过落实全部免征农业税政策,全省农民减轻负担188亿元,人均减负1000元;通过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政策,全省农民增加收入87亿元。同时,财政支农投入也逐年增加,全省农业支出(含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2001年的48.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6.1亿元,年均增长12.1%,重点支持了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新农村建设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