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浆路面引来司机抱怨。 蒋国红 摄
东北网5月8日电 几场雨过后,哈尔滨市的一些道桥路面“千疮百孔”。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哈市已有136条(段)道路不同程度出现翻浆现象,面积达5.04万平方米,而这些路面,多数都是去年因为翻浆而大修过的
进入4月,哈尔滨市开始对翻浆路面进行集中抢修。记者从道桥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市110余条翻浆路已经得到简易修复,但还有很多破损路面目前还没有修复。
现状:天气转暖,路面变脸
记者在建国街靠近康安路路段看到,路中间已经出现了严重翻浆现象,破损路面随处可见,过往车辆起起伏伏。有的破损路面被临时铺上了步道板,有的干脆裸露在外,还有的路面已经出现了积水。据正在修补路面的道里区市政工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几年在这一路段的地下管线工程相对较多,路面挖了填,然后再挖再填,部分回填路面质量相对较差,所以每年春季翻浆现象比较严重。开春以来我们已经做了三次临时性修补了。”
随后,记者又踏查了道外区外环路、大新街。这里的路况更糟,翻浆的路面形成的大坑一个接着一个,颠簸得让人心烦。
记者先后走访了道里区石头道街、安发桥、二环路等路段,路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翻浆破损。给过往车辆与行人的出行带来不小的麻烦。
抱怨:修了又破,年年重演
司机王先生说:“破损路面太影响市容了。再说,去年不是刚刚维修过吗?怎么一开春就翻浆了?”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去冬哈尔滨市经历了56年来气温最高的暖冬,入春后又连降几场大雪,街路翻浆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出现。2月25日,红博地下通道路面最先翻浆。
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路段都是去年翻浆后修复的。道里西十二道街也是去年刚修好的路段,但再次来到这里时,却仿佛又见到了去年的情景——坑坑洼洼的翻浆路一片连一片。许多市民不解:难道翻浆路修好了只能使用一年吗?
记者在采访有关部门得到的回答依然是:“维护费投入不足,有的只能小修或微修。”
质疑:反反复复到何时?
对翻浆路一年后又“犯病”的现象,一些市民也有自己的看法。安国街上一位售报的老大娘说,路面的沥青用得太少了,只是薄薄一层,再翻浆是迟早的事。
在果戈里大街,一位刘姓男子面对翻浆路直摇头:修路造桥本是造福于民,但要是这样一年一年地修下去,真不知要修到何时?
黑龙江省道路设计院专家孙伟说,春季积雪融化,路基含水过多,路面强度急剧降低,再加上重复行车的作用,路基容易发生鼓包、裂缝、冒浆等现象,而雨水和地下水渗入路面后,经过车辆碾压,就会形成严重破损。“道路讲究‘三分建七分养’,在维修时需要施工人员用切刨机将破损路面切开,将下面的泥浆挖出,待将灌进去的水泥、沙、石料夯实后,再用沥青、混凝土将路面重新摊铺好。这些工序一道都不能少。”但是,在哈尔滨,能够这样按标准施工的,不多。
据了解,目前,哈市市区道路维修养护部门开始简易维修,有的大坑则采用方石、承重方砖进行简易修复。
资金不足是主要原因。近十年来,政府每年投入道桥维修养护的经费在2000万左右,但记者从道桥部门了解到,哈市每年用于道路桥梁维修养护的经费需要8000万(其中:道路7000万,桥梁1000万)。根据建设部维修定额,在这种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道桥部门根本无法实现平时“随破随修”的养护工作,只能在春季路面出现翻浆的情况下进行集中的维修。
编后话
哈市道路年年修年年破的现象,固然有气候等客观因素在里面,但前期的施工质量、后期的维修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新修道路的质量把关,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路;同时,我们也希望翻浆路现象能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人力投入,早日解决这一困扰百姓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