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电 近几年来,勃利县大四站镇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七台河市镇村建设样板乡镇。农民在镇干部引导下,大力发展烤烟和万寿菊等特色农业种植,都发了家致了富,随之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活跃起来。尤其是2006年,该镇成为七台河市首批省级新农村文化建设试点乡镇后,新农村文化建设彰显繁荣景象。
![]() |
农民谢国峰在镇文化阅览室翻看书籍 |
4月30日,在勃利县大四站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记者与农民谢国峰攀谈起来,他手里正拿着一本《庭院花木巧配置》的书翻看。谢国峰告诉记者,现在春暖花开了,正是栽树的好季节,他专门到阅览室查找关于农家庭院绿化的资料,想要把自家的院子栽上一圈垂榆苗,再配上花草,他说:“咱农民的生活也应更多姿多彩些”。
大四站镇文化站站长唐义介绍说,现在是农忙季节,每天有十几人来这个图书阅览室;到了农闲时候,每天有几十位农民光顾,寻求科技资料或是生活知识。这些新书籍都是省科技厅协调省科技出版社无偿资助给文化站的,有2000多册;省投设备还有电视机、VCD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服务器、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以及部分数字资源;4个标准化书架是市文化局捐赠的;还有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送来的书籍……
有了这些支援,农民文化协会也相继成立,有书画协会、秧歌协会、科技普及协会等6个协会,竞相发挥作用。2006年,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荣获省科技厅授予的“奔小康科技书屋工程优秀图书室”称号。该镇在落实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项目上投入巨大,投资总额78万元。不仅完成了原影剧院改造工程项目和综合文化站室改建工程,还完成了中心休闲广场及广场四周房屋的外墙粉刷装修工程,给村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 |
平坦宽敞的休闲广场 |
闲暇时间,因为有了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大四站镇的村民们不再无处可去,无事可做。篮球场上留下了村民们龙腾虎跃的身影,休闲广场上健身锻炼的村民悠然自得;寻衅滋事、闹事骂街、酗酒赌博、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也大为减少,村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村民积极性高咱村也有“文艺人”
大四站镇吉兴河村有个响当当的民间文艺小剧团,小剧团的团长叫王富臣,今年50岁。小剧团的成立,完全是大家伙自发组成的,“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就图个自娱自乐,心情舒畅”,这是王富臣的初衷。王富臣家有一座100平方米的大房子,新房盖好后,没有装修。2005年冬天,他就招呼村民到他家去扭秧歌,每天在晚饭后去他家扭上两三个小时。李金华原来患有肾小球肾炎,在哈市住过一个月院才控制住病情。自从到了小剧团后,天天和大家在一起扭秧歌、排节目,她也成了小剧团的骨干,心情好了,人也变得精神起来,现在不打针也不吃药了。
小剧团第一次演出是在村民温立波儿子结婚仪式上,73岁的村民潘德安编了个三句半,没想到大受村民欢迎,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从最初宣传移风易俗,到新农村建设,到科学养殖等内容,既健康活泼,又积极向上,演绎着新时期农民的精彩生活,小剧团成为全县最活跃的农民演出队伍,人员已达27人,吹拉弹唱皆有,快板、三句半、二人转、表演唱等节目像模像样。
大四站镇支援了小剧团一些桌椅,县文化局送去了演出设备,村委会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出工出料给小剧团搭建了小舞台,购置了麦克,王富臣自家生活并不算富裕,提供场所,搭上电费,还自掏腰包买回了喇叭、电子琴、音响等设备,小剧团因陋就简地开张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小剧团能有更好的音响设备,将来排练出更先进的文艺节目。
目前,大四站镇有民间艺人鼓乐班4个,分布在大连村、吉兴河村、鄯邻屯、发展村,吉兴河村农家小剧团1个,业余演艺队伍27余人,全镇较为知名的二人转演员能搭成3副架,业余歌手上百名。各类群众文化骨干都活跃在全镇农村,成为丰富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这真是党的政策好,农民心里乐,致富路宽广,乡村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