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千项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宜居家园
2007-05-11 09:34: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金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1日电 改造居民庭院、清理桥下空间、改造红博地下通道、综合整治安红街、改造机场路建筑立面……哈尔滨市2007年近千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黄金周期间悄然启动。记者从哈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改善生活环境———拆除破旧居民庭院

  记者在2007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表上看到,排在首位的最大项目是居民庭院改造。据环境综合整治办踏查统计,哈尔滨市现有7105个居民庭院,目前未改造建设的有2388个,占全市应改造庭院总数的48%。今年哈尔滨市计划改造500个居民庭院,辟建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方便百姓生活的市民休闲健身广场50处,建设改造规模分别比去年增加34.4%和127%。“五一”期间,哈尔滨市开始对500个旧有庭院实施拆除,许多居民连日来已主动拆除自家煤柈棚、自行车棚。

  方便市民休闲———整治桥下空间消灭无灯街

  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多了一个新项目———桥下空间整治,95座立交桥桥下空间将全部改头换面。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人介绍,哈尔滨市目前共有各类桥梁259座,除108座跨江、河桥和56座人行过街天桥外,有95座立交桥具有大量的桥下空间,这些空间大都没有被有效开发利用,环境极差。今年哈尔滨市将新阳安发桥、教化立交桥、宽城桥等群众渴望度高、活动需求大的20座立交桥桥下空间列为首批整治重点,通过平面立面综合改造,为市民辟建更多的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另外,职工街、松新街、新一街、农林街、动源街、通港街等79条背街土路改造和无灯街已被列入改造计划。“五一”期间,这些背街背巷照明改造工程已相继开工,群众将不再“夜行难”。

  提升文化品位———老旧建筑改造彰显城市魅力

  为让哈尔滨北方名城的定位更有支撑力,哈尔滨市今年环境综合整治把重点放在能够提升城市品位的特色建筑上。机场迎宾线路埃德蒙顿路、河鼓街等65栋建筑,将实施墙体保温节能改造。“五一”期间,市环境综合整治办已组织专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并迅速开工建设。北环路、新疆大街16栋,文教、文府广场19栋建筑,实施墙体保温节能改造后,不但让居民住上保温房,居民楼墙体也将成为城市一道风景。

  安红街区是今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改造将在七大方面进行。工程建设总面积60277平方米,其中,绿地彩化总面积31869平方米,整饰改造楼体46栋,为市民增设健身休闲设施6套。6月中旬,这个街区将建成集景观与游览休闲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景观廊道,并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拉动城市经济———亮化城市展现冰城活力

  为拉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哈尔滨市将着重整治哈阿、哈大出城口。通过拆除违规占道建筑物构筑物,整饰建筑楼体和牌匾广告,实施大规模的绿化、彩化和灯饰亮化、增设组团式雕塑和其他标志性景观,将两个出城口建设成独具北方特色的迎宾大道。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今年将从实施亮化经济的高度出发,采用新型灯具实施松花江沿岸夜景观灯饰亮化工程和桥下空间灯饰亮化工程。并对全市重点街路、商业街区、大型桥梁、高层建筑、道路节点、重点地区灯饰亮化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城市夜景观灯饰亮化集中控制系统,确保哈尔滨市灯饰亮化步入规范系统的管理轨道。

  坚持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今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民为本。市民每天可通过收看电视媒体的卡通片,了解道路封堵情况。其中,红博地下通道改造工程,就是通过卡通片对市民进行交通引导的;安红街区改造,则在建国街现场设立大型公示板,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居民庭院改造之前,全部召开听证会,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市民休闲健身广场建设,针对社区居民人口、年龄段差异,配置不同数量、种类健身器械;环境整治施工现场同时实现围档整洁规范,夜间警示标识醒目完好,残土垃圾日产日清。切实让市民感受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