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3日 日前,牡丹江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牡丹江市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利益共享实施意见》,对所属十个县(市)区的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标志着该市举全市之力联手打造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对俄产业带,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总投资48.3亿元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落户海林市,但外来投资主体要求新成立的公司在牡丹江市注册,且地方要投资入股10%。这在以往对于市、县(市)两级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而根据《关于牡丹江市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利益共享实施意见》中的规定,按照整合资源、利益共享的原则,市、县(市)两级政府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落地,达到了一举数赢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竞争力,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全力打造哈-牡-绥东对俄产业带的目标,牡丹江市在充分借鉴上海、福建等外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对所属行政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制定政策、统一包装项目、统一对外招商,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对于区域内的矿产、土地、林木、农副产品和能源等自然资源,牡丹江市对俄经济技术开发区暨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绥芬河市绥-波贸易综合体、海林市对俄出口产品加工园区等园区资源,绥芬河市公路和铁路口岸、东宁公路口岸和牡丹江市航空口岸等口岸资源,以及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和各种会展、节庆、论坛等活动进行整合,制定统一方案,统一规划发展。资源整合项目产生的收益和税源,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界定、划分后,形成利益分配协议由各方严格执行,同时建立市与县(市)区新增财源税收分享结算机制。
日前,江苏丹阳市大亚集团在牡投资数亿元建设圣象地板项目,考虑到地缘、资源等优势,由牡丹江市政府牵头统一规划,根据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利益分享的原则,最终说服投资者将此项目确定在绥芬河市落地,成为牡丹江市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又一典范。
下一步,牡丹江市将围绕上海广电集团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一揽子转移项目,按照境外园区、中俄信息产业园(牡丹江-绥芬河)“三点一线”布局落地,使总投资几十亿元的项目顺利落户产业带,进一步推动对俄产业带步入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