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渔泡附近的垃圾遍地。薛婧 摄
东北网5月14日电 日前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指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仍较为滞后,城市发展要警惕“垃圾围城”。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对哈尔滨市进行了踏访现状垃圾已成围城之势
为了解哈尔滨市是否存在垃圾围城情况,记者选择了分别位于哈尔滨市东、西、南三方的道外区、道里区和香坊区的城乡结合部进行了实地踏访。
在道外区90路公交车终点的北棵小区,小区铁栅栏围墙内垃圾遍地,废弃的塑料袋挂满绿化带,僻静之处大小便随处可见。一阵风吹过,尘土伴着飘浮的垃圾使行人不得不掩鼻快速跑过。在东直路与北棵街交口处跨线桥两侧的桥下,场面更加脏乱,塑料袋、碎玻璃、废弃金属包装物随处可见。沿桥下前行200米左右的桥洞下,由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成的“垃圾山”已与桥同高,桥下两排丁香树上挂满各色塑料袋随风飘舞。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25路公交车终点站下车后,向黑渔泡方向前行,不远处就是上江头道街居民小区,这里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早已将小区包围起来,往来的居民只能在垃圾中间小心行走,有车辆经过时,垃圾和尘土就会满天飞舞。
在香坊区幸福乡的防洪大堤上记者看到,化工堤的道路已经受到严重破坏,靠近幸福乡大约有3公里的路段两侧到处都是垃圾山。路面早已淤泥遍布,水洼相连,车辆根本无法正常行驶。
经过踏访发现,垃圾危害在哈尔滨市非常严重,尤其是在较为偏远的城乡结合处,垃圾堆已连接成片。
难题垃圾遍地考验责任意识
据介绍,哈尔滨江南五区日产垃圾3000余吨,目前,哈尔滨市有西南部垃圾处理场、向阳垃圾处理场、韩家店垃圾处理场、王岗垃圾处理场、岁宝垃圾焚烧厂等6个垃圾处理机构,按设计能力来看,完全可以解决日产3000余吨垃圾的存放和处理问题。
在这6个垃圾处理厂(场)中,向阳和西南部两个垃圾处理厂是近年新建的两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各有日处理垃圾1200吨的能力,如全部投入运行,再加上岁宝垃圾焚烧厂每天焚烧200吨垃圾的能力,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达到85%。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向阳垃圾处理场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已被迫关闭,西南部垃圾处理厂和岁宝垃圾焚烧厂也没有满负荷运行。
专家指出,实现全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哈尔滨现有的垃圾场完全可以存放和简易填埋每日产生的垃圾,而现实情况是,哈尔滨的垃圾没有做到日产日清,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河流岸边,垃圾仍在无情地侵蚀着这个城市。
“这样长久下去,哈尔滨市可以说已存在垃圾围城的危机。”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吕炳南认为,造成哈尔滨垃圾围城的现状有多方面原因,如历史欠账太多,长期没有治理,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的认识程度不够等等。但近十年来,哈尔滨市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的同时,仍存在垃圾围城,这是对有关部门责任意识的一个考验。
挑战垃圾生物处理是空白
目前,哈尔滨市主要采用简易填埋、卫生填埋和焚烧三种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简易填埋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与防渗措施,仍严重污染着城市环境。向阳和西南部两无害化垃圾处理厂虽采用了土工膜对垃圾进行有效防渗,表面看,解决了当前垃圾无害化处理难题,但因垃圾填埋而挤占大量土地资源以及如无害化处理不当将会产生的水、气污染等等,都成为垃圾围城的帮凶。
环保专家建议,对于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纸、废金属、废玻璃、废塑料、废板材等物料应集中回收,一部分直接再用,一部分用作工业生产的原料投入再生产;对废砖、碎石、渣土等一部分用于填充矿坑等,一部分经过再加工生产各种砂浆、建筑砌块等;对于难以直接回收的有机质,通过堆肥转化为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对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收集利用填埋气体,或者直接将有机垃圾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对热值较高的垃圾,通过焚烧等处理方式,回收利用能源用于发电、供热。
“这些是解决垃圾围城的根本途径。”吕炳南说,垃圾焚烧可以减少垃圾体积的80%以上,还可以产生热能,进行能源再利用;垃圾生物堆肥也可以减少垃圾体积的60%左右,生产出有机复合肥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绿色农业。而且这两种做法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的方法,也是我国城市解决垃圾围城的必由之路。
哈尔滨已有垃圾焚烧处理厂,但由于没有分类回收造成垃圾热值较低,以及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2005年,由吕炳南主持的黑龙江城市垃圾生物处理项目解题完成,由于经费和场地等原因,一直没有进行应用。
“近年来,垃圾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约占65%,无机物约占20%,废品约占15%,有机物的增加非常有利堆肥处理。哈尔滨如果建一个生物堆肥垃圾处理厂,再加上原有的垃圾焚烧厂,这对解决垃圾围城是一个长久之计。”吕炳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