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4日电 “我就不明白了,贴个调整通知有啥难的?不考虑本地市民也得为外地人想想吧?”13日上午,在哈市道里区儿童电影院车站,市民孙先生气愤地对记者说。12日,《生活报》报道了《修路公交改道市民乘车发蒙》一文,讲述了哈市因道路大修调整30余条公交线路,由于站台没有调整通知,临时站台又难找,造成市民乘车难的情况,引起市民和乘客的极大关注。13日,记者对道里区和道外区公交车调整较集中的站点进行了再次走访,发现情况依旧,乘客依然要经过一番询问后再上车或者知道坐错了车再重坐。
站台还是“没内容”
13日上午,在道里区儿童电影院车站,接受采访的市民孙先生气愤地说,儿童电影院附近的这个站台紧邻医院,省内很多病人都来此就医,他们本来就对哈市的情况不熟悉,再搭错了车,会更加闹心。公交部门可能认为本地老百姓都了解改道的情况,可为什么就不能为外地人想想呢?
在道外205路公交车站和道里康安路车站,记者发现站牌上曾经贴出的线路临时更改通知已不见了踪影,每位来此乘车的乘客都转着圈找“通知”。对此,一位司机不以为然地说:“封道有一段时间了,经常坐这趟车的乘客都知道,外地乘客一天才能上来几个,贴通知干啥,上车问一下就知道了。”
在207线终点站复华小区,记者已经交完车费上了车,询问到不到南勋街时,司机竟然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改道了,走太古十二道街。”记者只好中途下车,换乘其他线路的车辆。
更改及时受称赞
既然是关乎百姓出行的大事,贴上一张通知,多提醒两句不是一种温馨和便民的服务吗?12日,本报报道见报后,给一些公交车队提了醒,他们及时设置了临时站牌和变更告示,受到乘客的称赞。
看到报道后,204路公交车队立即做出反应,在玛克威站点补贴了临时站牌。车队一位负责人说:“其实我们封路之后及时树立了警示站牌,但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撕掉了,我们未能及时发现,给等车的乘客造成了不便。对此,我们表示歉意。”
91路车队的一位司机向记者解释,现在车上使用的都是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运行轨迹和报站器里的站名都是预先设置好的,不可能因为临时变更路线而改变设置,所以乘客在乘车时要多询问,司乘人员都会耐心地回答,以免仅听站名下错车。
记者发现,本报的报道见报后提醒了一些车队的负责人,他们对司乘人员又重新做了强调,一些司机也非常有责任心。记者在三合园小区登上一辆205路公交车,不等记者询问,司机就主动提醒,汽车改道了,不走靖宇七道街。而且,每位乘客上车时他都不厌其烦地提醒一句。一位204路公交汽车的司机告诉记者:“我们都看到报纸了,车队还给我们开了一个动员会,但是由于时间紧人手不够,所以不能在每个站牌上都设立警示标志,所以司机就要负起责任,经常提醒乘客不要上错车。”
公交服务呼唤人性化
哈市今年街道大中修工程开始后,公交汽车改道运行已有一段时间,大部分乘客可能已经熟悉了线路调整的具体情况,但对一些不经常乘坐公交车的市民或外地乘客而言,坐上一趟不按原线路运行的公交车还是有些发蒙。
乘客孙伟光说:“公交车就是为广大百姓出行服务的,应该更具人性化才对,比如在站台及时贴上调整通知,上下车司乘人员多提醒一句,临时站点设置醒目一些,让乘客时刻感受到温馨的服务。公交车临时改变线路虽然只是一时,但不是小事,从中反映出的一些细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乘客曲虹提议说:“为什么哈尔滨就不能设立活动站牌,老的铁制站牌都用了几十年了,风吹日晒已经上锈。而且,现在与以前不一样,经常因修路建桥更改线路,永久性的铁制站牌明显不能满足需要,不如设立活动站牌,更改线路时可以临时换上,线路恢复就换回去,多方便。如果经费充足,可以换个电子站牌,那就更方便了,出错率低还不费事,也更符合现代都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