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整个工程投资千万 哈车辆厂文化宫全面大修
2007-05-16 16:39:5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王世义 刘锡菊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6日电 被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的哈尔滨车辆厂文化宫,日前由铁道部正式移交哈市道里区政府。道里区投资1000多万元,对其进行保护性整修。9月,车辆厂文化宫整体修缮完成后,将更名为“道里区文化宫”。百年建筑风格独特

  15日,记者来到位于道里区经纬街281号的哈尔滨车辆厂文化宫,其楼体外面已经用绿色防护网围住,几名工人在文化宫屋顶上忙碌着搭施工平台。这座中东铁路时期俄国人精心建造的豪华俱乐部,虽然因长时间未得到及时修缮严重破损,但仍能看出往日的辉煌。

  今年66岁的孙永常老人是哈尔滨车辆厂退休职工,1973年起担任车辆厂文化宫的管理员。老人介绍,车辆厂文化宫始建于1901年。当时是哈尔滨车辆厂的“总工厂读书阅报室”,也被称为车辆厂俱乐部,是哈尔滨车辆厂的职工娱乐场所。起初,只为沙俄殖民者所用,中国工人不准入内。1905年俄国国内发生铁路工人大罢工,风潮波及到哈尔滨,车辆厂俱乐部成为俄国工人活动的场地。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中东铁路中俄职工举行了三次全路工人大罢工。其中有关宣传、动员、代表会议等活动,都是在这个俱乐部里进行的。1924年10月,中东铁路实行中苏两国共管后,中国工人阶级走上了历史舞台,这里真正成为车辆厂的工人俱乐部。这期间车辆厂俱乐部进行了一次改造,仿照南岗区铁路俱乐部的样式扩建,院内设有露天舞台、三层喷水池和三个大花坛,形成了今天这样规模的建筑。1933年3月,中东铁路和总工厂被日伪占领,俱乐部也沦落到日伪手中。直到1946年才回归人民的怀抱。1953年,车辆厂归铁道部后改称车辆厂文化宫。

  文化宫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共有大小28个厅室。这座占地面积3698平方米的百年老建筑是砖石结构,是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楼体由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左右两端建筑对称布局,组合完美,造型舒展、威仪。楼体的左侧立面上有高大的拱形窗户,中部安置拱心石,建筑檐口变化丰富,形成高低错落的效果,壁柱与局部墙面上带有横向条纹装饰。文化宫内部设有剧场、排练室、展览室、多功能厅等。1997年,车辆厂文化宫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一类保护建筑。

  文化宫里“瑰宝”多

  来到一楼大厅,宽敞明亮,顶棚距地面高8米,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处有一尊白色少女雕像。一米多厚的墙体、2米高的窗户、4米高的清一紫檀色的门、造型别致的扶栏、精美的装饰条纹……当年的华丽仍清晰可见。

  穿过大厅来到剧场,剧场高20米,一层有700余个座位,二层有300余个座位,共可容纳1000多人观看演出。剧场四周墙上的木制墙裙高近2米。剧场的棚顶上挂着一个直径约2米的铜质欧式吊灯,孙永常老人笑着说:“你一定想不到,这个吊灯足足有300斤重,可以用开关使其升降。”中东铁路时期这个剧场是一个豪华舞厅,专门为俄国高级专家提供跳舞、唱歌等休闲娱乐服务用。当年这个“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俱乐部”是哈市为数不多的豪华娱乐场所之一。

  记者看到,剧场正面的一个大舞台保留了俄罗斯的风格,正前方有一个3米宽的乐队演奏池,舞台的地面用1寸厚的木板铺设,两侧挂着层叠式拉幕,舞台正上方的拱券上镶嵌的条纹装饰保存完好。“这个舞台可是哈市无双的宝物!”孙永常老人说。记者发现台面上有一个直径12米的钢架结构旋转舞台,只要按动电钮,舞台就能载着演员缓慢转动。孙永常老人带记者来到地下室一看究竟。舞台由电机、减速器和旋转盘组成,除电机被拆除外,其它设施保存完好。目前,这种由俄国人建造的百年旋转舞台在哈市是独一无二的。

  舞台的后面堆满了各个时期的杂物,孙永常老人指着墙壁上挂着一个卷起来的东西说:“这幅油画与文化宫的年龄一样长,高8米,长10米,是俄罗斯画家画的,中东铁路时期就挂在舞台的后面作背景幕布。文革期间,这副油画曾被长时间摘下卷起来放在一旁,由于油画卷起来时间太久,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才能打开。所以已经30年多年没有人看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了!”舞台后面和地下室里还保存着很多文革时期的物品,有带有“最高指示: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电影票,有毛泽东、列宁、斯大林等伟人的半身雕像……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一幅镶在一个宽边相框里的毛泽东全身画像,该画像高约4米、宽1.5米。画面上的毛泽东身穿绿军装、头戴红五星解放帽、脚穿黑皮鞋,笑容满面、神采奕奕地散步。孙永常老人感慨地说:“除了现存的这些宝物外,以前在一楼大厅里还挂有3幅俄罗斯的巨幅油画,但是这些画后来失踪了。”

  破损严重关闭停用

  据道里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哈市车辆厂文化宫在106年里一直没有进行过全面修缮,文化宫内的供暖系统、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现已全部老化,除部分照明用电外,其它设施全都瘫痪。文化宫建筑内外的墙皮也出现了大面积脱落,二楼部分房间常常漏雨,从舞台后的房顶向外看,可以看到天空。文化宫内原有的地板出现了松动、腐烂的现象,楼梯台阶也出现了残缺,特别是从一楼到二楼的木制窗户已糟烂,打不开也关不上,只好钉一层塑料布,大部分卫生间也因无法使用而上锁。文化宫内的部分窗户还被砌上红砖,破坏了该建筑原有的风格,文化宫的部分地下室变成了仓库,部分展览室变成了台球室,室内很多墙角已露出了红砖。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文化宫已从2006年起停止使用。

  投资千万修旧如旧

  内部和外部破损严重,严重危及这座老建筑的寿命。产权移交后,道里区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开发修缮。5月起,道里区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按照用途不改、格局不变的原则,本着“修旧如旧”的方针,通过工程招标形式,从全省精选能工巧匠,对受损的结构进行保护性修复,再现其历经百年的原汁原味欧式建筑风貌。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这栋保护建筑修缮后,将保留修复旋转舞台,供市民参观;并将对剧场内的排椅进行更换;对建筑上破损的欧式条纹和墙花进行复制维修,并请高级工匠按原样制做实木窗扇,对原有的窗户进行更换;拆除台球室内的装饰物,重设展览室,按原样铺装饰地板和地砖,保留建筑内门窗和木制墙裙的色调;对文化宫的外部进行粉刷,拆除周边临时搭建的棚厦和围栏,凿掉疏松的墙皮,加固墙体外部基础,重新设计夜间楼体灯饰。

  为了恢复文化宫的场馆功能,道里区将在此设立剧场、排练室、展览室和多功能厅等,并已将车辆厂文化宫失踪的3幅巨幅油画和一些其它珍贵遗产找回来,与现存的各时期物品一起存放到展馆,供市民免费参观。9月,待车辆厂文化宫修缮工程完工后,将更名为“道里区文化宫”,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社区培训建设基地。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