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电 将学校里同学间感人的故事摄录成情景剧真实地展现在师生面前,由教师和同学共同到学生家里对其父母进行感恩走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感恩父母”主题家长会……近日,在哈市第162中学的校园里,师生们自发组织的感恩行动、感恩家长会等一系列感恩节主题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
记者了解到,近日,哈市多所学校组织感恩教育类活动。“一些学生个性偏执,厌烦父母,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一些教师忧心地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记者在哈市一些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个性偏执、厌烦父母、情商低下已经成为接受心理辅导的青少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中90%左右都表现出情商低下。对此,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帮助孩子们找回淳朴的童心,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
记者走访部分中小学校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自己“说一不二”的偏执性格;更有一些中小学生时常有厌烦父母、不尊重父母,甚至打骂父母的情况出现,逼得父母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例如,孩子需要什么东西,想怎样做一件事,如果家长提出异议或者进行阻止、劝说,他们要么偏执地哭闹不止、要么要挟父母的长辈出面干涉,直至父母妥协。如果父母的态度比较坚决,有的孩子甚至偏激地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或者以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要挟家长妥协,这让一些家长为之苦恼不已。
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很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几乎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包办、代办一切,致使部分中小学生患上了“软骨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大多数学生的生活中早已经司空见惯。
对此,我省社会科学系列副研究员、青少年成长顾问、生涯指导专家杜秀丽指出,部分学生已经严重缺乏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适应能力。孩子们在物质方面非常富足的同时,却唯独缺少了上进心、进取心、责任感,更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的心。杜老师认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有意义的感恩教育已势在必行。她指出,目前,亲子关系不好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出现孤独、自卑、没有目标、缺乏动力、不知感恩、迷恋网络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哈市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出现青少年问题的中小学生中,大概有80%的问题孩子都是出自于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在这些问题孩子的家中,父母和孩子不能很好地沟通,孩子不懂得尊重、孝敬父母,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特别强,时常因为自己不顺心而对父母进行打骂。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很多学校开展了感恩活动后,学校中以前曾经有过隔阂的同学已经冰释前嫌,家庭中曾经冷战、怄气的母子已经欢欢喜喜;学生更加理解了老师的辛劳,孩子们更加懂得父母的苦心……对于学生们可喜的变化,第162中学校长曹子爽很有感触,她说,学会感恩,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德和为人的准则。孩子们不懂得付出和回报,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有必要引导他们,让可爱的学生们心存感恩、心存感激、心存感谢、心存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