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站立行动”6月1日启动 34名脑瘫患儿将得到免费治疗
2007-06-01 06:39: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林晓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日电 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道里区残联以及哈尔滨市大东医院联合开展的第二批“站立行动”,于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式启动。届时将有34名脑瘫患儿得到免费治疗。

  提起“站立行动”,就不能不说一说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与脑瘫儿童毕胜的故事。正因为有了杜宇新书记对脑瘫儿童的深切关怀,才有了今天的“站立行动”,才使更多的脑瘫儿童有了站立行走的希望。

  “那天是‘全国助残日’,天瓦蓝瓦蓝的,我带着小毕胜到中央大街参加活动,没想到遇到了咱们的杜宇新书记。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毕胜现在还坐轮椅呢。”虽然时隔一年,小毕胜的奶奶高淑芬回忆起与杜书记见面的情景,仍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今年11岁的毕胜出生时早产,体重只有1.4公斤,抢救过来后在保温箱里足足生活了半个月。11个月大的时候他还坐不稳,焦急的家人抱着他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脑瘫。从此,毕胜的家人开始了四处求医问药的日子。一听广告说哪儿能治小儿偏瘫,不管路途多远,费用多高,家人都要带着毕胜去求治。几年下来,房子卖了,钱花了十几万,药吃了无数,没少上当受骗,但毕胜的病却没有治好。高淑芬说,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指不上。为了给孩子治病,她甚至一度想卖掉自己的器官来救可怜的孙子。毕胜7岁时,该上学了。高淑芬决定用轮椅把孩子送到学校,但毕胜却搂着奶奶哭了,“奶奶,我不去,学校不能要我!”毕胜的话,字字句句敲打着奶奶饱经沧桑的心。

  2006年“全国助残日”,高淑芬带着毕胜来到中央大街,想在这里为毕胜买一套二手的矫形器。就在这里,高淑芬看到了参加活动的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她立即带着毕胜上前向杜书记问好,并把毕胜的遭遇告诉了杜书记。杜宇新听完,把小毕胜紧紧抱在怀里,并鼓励小毕胜好好学习、自立自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毕胜努力地说出了“谢谢”两个字。

  高淑芬本以为和市委书记的这次巧遇过去就过去了,但没想到,杜宇新书记却把毕胜以及有着和毕胜一样遭遇的孩子,深深记在心上。杜宇新找来道里区区委书记石嘉兴,责成道里区区委、区政府帮助像毕胜这样的脑瘫儿童。道里区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杜宇新书记的亲自关怀下,道里区区委与道里区残联取得联系,并找到哈尔滨市脑瘫手术康复定点医院大东医院,决定在道里区开展一次脑瘫儿童大筛查。经过筛查,最终确定10名脑瘫儿童具有救治价值。于是,道里区启动了第一批“站立行动”,政府、医院与患儿家庭各承担1/3的治疗费用,10名脑瘫儿童获得了救治,其中就包括毕胜。

  2006年8月,哈尔滨承办了全国特奥会,一直惦记着小毕胜的杜宇新书记专门让道里区区委书记石嘉兴给毕胜送两张门票,希望毕胜能从残疾人运动员身上得到鼓舞,坚定康复的信念。如今,经过近一年的治疗,毕胜已经恢复了健康,和正常孩子一样走进了课堂,开始了新生活。能清晰表述自己感受的毕胜,比较流畅地说,“正是有杜爷爷对我的关爱,才让我有信心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我能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他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和毕胜一样接受第一批“站立行动”救治的另9名孩子,也在陆续康复中。5月28日,记者来到大东医院,见到了正在康复的脑瘫儿童。“这些孩子刚来时特别严重,现在基本都能站立行走了。”大东医院院长刘璐介绍说,12岁的庞庞刚来时不能站立,手只能抬到眼部,现在不仅能走,手也能抬过头顶了;7岁的多多刚来时两腿交叉,两只脚的脚尖着地,根本就站不稳,只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现在多多的双腿分开了,脚跟也能着地了;5岁的金卓双脚呈剪刀状,不能坐不能爬,现在也能平稳地站住了……每当这些脑瘫儿童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家长都激动万分,医生也感到欣慰。

  据大东医院骨科主任曹继多介绍,脑瘫一般由早产、难产、多胞胎、孕妇怀孕期间感冒、被猫、狗等小动物抓伤感染等原因造成胎儿脑细胞坏死引起的,哈市脑瘫儿童的发病率为4‰。“而100个脑瘫儿童中只有20个能通过治疗得以康复,在这20个孩子中,还有许多因为家庭困难放弃治疗。”为了帮助更多的脑瘫儿童恢复健康,道里区启动了第二批“站立行动”,与第一批不同的是,这次受救助的脑瘫儿童的治疗费用全由政府和医院承担。

  “站立行动”帮助脑瘫儿童开始新生活的活动,已逐渐在全市开展起来。今年6月份,哈尔滨市残疾人基金会还将与大东医院联合在松北、呼兰、阿城、双城、香坊5个区县进行脑瘫儿童大筛查,并对可救治的孩子进行治疗。另外,哈尔滨市大东医院还向国家申请了全国脑瘫手术康复定点医院。“如果申请成功,国家将拨款,救治来自全国各地的脑瘫患者。”刘璐对此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