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多家企业入驻扶“乳”立市牧歌嘹亮 安达奶牛养殖小区调查
2007-06-01 09:11: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包临轩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环境优美的安达市先源乡友谊农场

  东北网6月1日电 今年以来,饲料价格上涨,许多奶牛养殖户大呼效益下滑,畜牧业让人感到有些凉意。

  然而,近日记者在走访我省畜牧大市安达一些奶牛养殖小区时,却看到安达奶牛养殖户从容、理性、冷静,奶牛养殖平稳发展,更没有谈牛色变,养牛户仍在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奶牛增加1000多头,畜牧业生机勃勃。

  安达奶牛养殖户何以从容、理性、冷静,畜牧业缘何波澜不惊?我们在奶牛养殖小区的和谐奏鸣曲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聚11家乳企保奶价

  安达的奶价始终不错。安达奶牛户说,这里鲜奶销售价格比周边其它县市要高,一吨鲜奶多卖500元。

  奶价不错的原因在于多家乳品企业形成了竞争格局。

  近几年来,安达的招商引资思路与畜牧立市战略相结合,将招商重点放在了乳品企业上,把畜牧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乳业加工能力提高上,经过几年努力,安达成为全国知名的大型乳品企业聚集地,大大小小乳品厂发展到11家,鲜奶日处理能力1100吨,全市奶牛近13.8万头,日产鲜奶近800吨还供不应求,满足不了企业满负荷生产。

  多家以上才有竞争,竞争促进发展,引进伊利后,安达又陆续引进杭州贝因美等乳业企业。

  现在,不但伊利没有走,新来的几家乳业企业也发展势头良好。

  “对奶牛户来说,有选择性,就是效益性。”市委书记李乃波这样认为。多家企业进驻,扩大了奶牛户售奶渠道,极大地刺激了安达奶牛养殖基地迅速扩大规模,带动了畜牧业大发展。

  多家企业竞争奶源,使安达近年来奶价稳中有升,为奶牛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五不出村”

  安达奶牛户基本不用出村即可解决防疫等后顾之忧。防疫、繁育配种、榨奶、技术服务培训、饲料购买“五不出村”,后顾之忧化解在村内,技术服务一律免费。这就是说,在安达,养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它成了养殖户的坚强后盾。

  先源乡是名副其实的奶牛养殖专业乡,培育的黑白花全国闻名。乡里有4个核心群奶牛场,42个机械榨奶站,56个青贮窖,一个3万吨粪肥处理项目,可见安达奶牛养殖专业化程度。2002年建5公里奶牛示范区,现在有60户示范户,奶牛入栏1860头。

  这个乡有近40名技术人员,牧业服务中心和奶牛协会,构成为奶牛户服务的主体。防疫由村里购买防疫器材、用品,一年两次用火碱给牛舍大消毒。配种由牧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冻精全部是从北京统一购进,不但质量有保证,费用只需50元,如果外地来配种,奶牛户最少要花150元。

  机械榨奶遍布安达奶牛养殖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先源乡9个村8个自然屯,有42个机械榨奶站,奶牛户把奶牛赶来统一榨奶,既清洁卫生,又避免掺杂使假。

  市里有个“畜牧讲师团”,常年下乡送科技,乡有畜牧兽医防疫站,村村有技术人员,科技入户培训、兽医培训、繁育培训常年不断,开展点题培训,辅助电化教学,牛得啥病,一目了然,全市每年拿出25万元用于对奶牛养殖户培训。

  许多奶牛户对最新的TMI全混合饲喂法都不陌生:“把饲料混合搅拌,每天多产三到五公斤,奶质量还好”。

  先源乡友谊奶牛协会有181户参加,协会为会员统一进饲料,仅豆饼一项,比奶牛户自购1公斤省0.24元,一吨节省240元。


  养牛被赋予经营理念

  “产3吨奶赔钱,产4吨平,产5吨赚1500~1600元,产6吨以上,可赚2500多元。”

  先源乡友谊牧场,省高产高效奶牛场,场长汪召军养奶牛402头,其中成母牛240头,牛舍4栋,2400平方米,去年每头牛纯利润3000~4000元,今年也在2500元左右。每年增长70~80头,去年产鲜奶1550吨,纯收入82万元。他说养奶牛投资回报率不低,比工厂效益还高。

  饲料价格上涨,安达奶牛养殖户像汪召军一样仍有账可算,原因在于安达奶牛优质高产,最高单产6.5~6.8吨,平均都在5吨以上。

  优质高产源于奶牛品种,更源于规模经营和科学饲养。奶牛养殖从单纯的喂养到被赋予“经营”的理念。

  全市有7个奶牛小区,正在发展园区、奶牛公寓。从家庭养殖、发展大户到养殖小区,正走向规模化饲养。

  养牛户并不急功近利,虽然安达近几年奶牛数量以每年2万头的速度递增,但奶牛发展上更注重质量,奶牛产奶目标都定在6吨。

  青肯泡乡农义小区奶牛养殖户王作威养109头牛,平均单产5.56吨。他自己有青贮公司,一年贮1500立方米,足够200头牛喂一年。他计算,喂青贮后一头牛一年多产1吨奶,比以前增产20%,鲜奶干物质率由11.6%提高到12.2%。

  安达村村有青贮公司,青贮饲料成为奶牛一年四季的“主食”。全市地上的、地下的、半地上的,用塑料布围起的土青贮窖达1000多个,全市青贮种植15万亩,去年新发展青贮公司10个。

  奶牛合作组织发挥了特殊作用,豆饼、玉米涨价,奶牛协会统一进饲料,成本降下来。奶价不合理,奶牛协会代表农民协调奶资。

  牛粪被循环利用增值。青肯泡乡农义奶牛养殖小区的牛粪过去农民要花钱雇人拉走,现在建起粪肥处理项目,牛粪卖到20~30元一吨,湿粪经过处理,一吨卖到700~800元,每吨纯利润200元,还洁净了环境。

  采访中,安达畜牧局、乡村干部和奶牛户这样告诉我们:养牛不追求暴利,而是求长线发展,所以需要一份平常心,一份求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心态,这样,牛养好了,效益非但可观,最终也使其形成了产业。

  安达畜牧局的同志建议,如果在销售上减少中间环节,企业和奶牛户直接对接,由厂家以给大户的价格给农民兑现奶资,在奶质监督、检验上更规范化,企业收购价格提高一点,奶牛养殖户精细管理水平再提高一些,安达奶牛户每头牛还能多赚1000元。

  扶“乳”立市

  主辅换位,在安达已是完成时,安达人说,畜牧业已是安达主业。

  李乃波说,畜牧业靠自身发展不行,不扶持不行,要“扶乳立市”,奶牛养殖以规模化经营为主。

  80年代末安达奶牛曾由近6000头一下降至800-900头,经过多年扶持,现在一些乡都发展到万头,比当年全市总量还多。

  安达奶牛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是长时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积累的结果。记者粗略统计一下,安达用于扶持奶牛业发展的事项:

  ———2003年出台奶牛生产优惠政策,每年拿出200多万奖励“千头村”“万头乡”。奶业办人员去奶站查底子,按交鲜奶量给乡镇返钱。

  ———成立专门的乳业办公室,把畜牧业作为大市大项市领导主抓推进。

  ———为奶牛保险补贴。每头奶牛保费需300元,省财政补贴100元,安达市财政每年又补贴50元,安达奶牛户自己只掏50%。

  ———技术人员每年给2200元劳务费,市里出50%,乡里拿50%。对奶牛户技术培训,每年拿25万。

  ———企业建奶站,一个榨奶站多的需要投入200万元,一般的100万元,少的三四十万元,政府也给予补贴。

  ———奶牛繁育,市里每年又拿出40万。记者看到每个奶牛颈部都挂着一个标有号码的标签,每个奶牛都有户口,奶牛配种,要在全市范围精心挑选,配一头牛一粒冻精100元,农民只拿10元。奶牛户花最低价格得到最好奶牛。

  安达养奶牛有许多新奇事:农民自己住土房,给牛住砖房,每天至少给牛垫两次草。安达还准备榨奶时“对牛弹琴”,给牛放上舒缓的轻音乐,奶牛户说这样奶牛少些痛苦,奶自然味道更好。

  从北方黑白花,发展到比澳牛效益高、体大身高的荷斯坦奶牛,如今又以养殖小区为一个载体,安达畜牧业正向健全、规范、标准的畜牧生产体系一步步扎实地迈进。

  链接

  世界牛奶日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同时也是“世界牛奶日”,绝大多数人对后者并不了解。

  上个世纪50年代,德国的促进牛奶消费协会提出了庆祝“牛奶日”的设想,这个设想在1961年被国际牛奶联合会(IDF)所采纳。2000年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提议,兼顾到某些国家已经确定的日期,并征得了世界700多位乳业界人士的意见,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宣传“国际牛奶日”,鼓励人们多喝奶,通过对牛奶的宣传促进和启动消费市场,进而带动牛奶的生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目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