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儿童亲密伙伴暗藏"杀机"
2007-06-02 16:31:3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伟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日电 时光流转,时代变迁,儿童的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的种类不断翻新,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形状各异,惹得好奇心极强的儿童趋之若鹜。然而,一些不合格的文教用品、玩具、食品和服装极易给幼稚的儿童温柔一刀。1日起,国家出台规定要求,所有儿童食品、玩具、服装都要标上“身份证明”,有3C认证方可出售。记者儿童节当天在哈市部分市场走访时发现,多数儿童食品和玩具并没有执行这一标准。

  艳丽玩具有毒

  近几年来,劣质玩具伤害儿童的事件不断发生,由于购买的玩具没有标明厂址和地址,多数受害者无处维权,而玩具市场也是一片混乱。从1日开始,所有的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等六类玩具都必须标上3C标志,以便出现问题后消费者可以从网上查出企业的生产、销售档案、信用指标,实现明明白白消费。而未加贴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1日上午,记者在透笼街玩具批发市场看到,有许多家长在为孩子挑选礼物,而这些礼物的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

  在一个出售玩具汽车的柜台前,记者随手拿起一辆玩具汽车看到,在玩具汽车的表面并没有任何标识和商标,记者向商家索要了一个玩具汽车的包装盒,结果发现不但没有3C标志,就连厂家的地址和电话都没有。当记者问起对方是否知道在出售玩具时要有3C标志时,对方摇了摇头,称不知道。

  在不远处的一个卖毛绒玩具的店内记者看到,屋子里堆满了毛绒玩具,室内充斥着一股怪味儿。记者拿起一个毛绒玩具发现,玩具上的毛有些散落。

  在另一个柜台前,记者随手拿起一种颜色艳丽的塑胶玩具,发现手中立即粘上一些颜色,玩具已经褪色。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正在购买玩具的家长,当记者问起玩具3C认证的事情时,家长连称不知道。“这些小玩具在大商场也买不到,这里的玩具不仅种类齐全,价格还很便宜,所以选择到这里来买。”

  专家解读:

  目前市场出售的娃娃和塑胶玩具如果没有获得3C认证,很可能危害儿童的健康。因为目前制造玩具的材料多是铅质、聚氯乙烯树脂塑料、油漆涂料等。这些物质如摄入人体内,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铅元素除集中在铅质金属玩具外,还存在于涂有油漆的玩具中。儿童在玩这些玩具时,铅元素直接或间接摄入体内,会造成慢性铅中毒。而一些颜色艳丽、有刺鼻味道的玩具,更有可能所含苯成份超标。

  文教用品苯超标

  1日,记者在哈市道里区透笼街市场的文教用品柜台上看到,柜台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文教用品。在橡皮柜台前,记者看到,彩色橡皮香气扑人,仔细一闻,却感觉熏得人喘不上来气。记者随手拿起一支粗粗的白色荧光笔,也闻到了一种难闻的异样气味。

  在修改液的柜台前,记者随手拿起一支涂改液打开一闻,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一名家长正在给孩子购买这种涂改液。家长对记者说:“女儿始终用这种涂改液,因为学校要求使用涂改液,所以她尽量选择质量稍好一些的。”记者翻看发现,市场上出售的涂改液几乎都标着环保型,但其成份却没有标明。在文教用品柜台前,记者同样没有看到上面标有3C标志。

  专家解读:去年底曾经发布消费安全通报称,学生用的修正液(俗称涂改液)有3个品牌不合格。其中,标称武汉市众缘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烤包牌修正液,苯含量超标最高达57倍。而在近日有关部门的一次监测中,发现修改液苯含量超标的有13种,最高的一种苯超标939倍。

  苯是一种有机溶剂,过量的苯对人体危害较大,如长期吸入,轻者会引起头痛、恶心以及眼睛、鼻腔和咽喉发炎,严重的可对肝脏、肾脏造成损害,甚至有诱发血液病的可能。

  食品没有安全标识

  1日中午,记者在哈市道外区的一家食杂店内看到,许多小食品还没有粘贴“身份证”,一些人表示对此并不知情。而在市场上,一些小袋的瓜子、杏肉等大多没有标明厂家地址和出厂日期。在哈市道里区的一家仓买店,记者在柜台上发现了没有粘贴标识的儿童食品,对于记者的询问,商家同样回答不知。

  1日下午,记者在哈市道里区一家小学校旁边的一家食杂店里看到,食杂店里摆放着许多没有任何标识的小食品,许多糖果都是露天摆放在店里,仔细看去上面有很多灰尘、十分不卫生。在隔壁的一家食杂店里还摆放着许多没有包装的面包。

  专家解读:

  从市场抽查情况看,目前儿童食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水分、标签等。个别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控制不严,或者生产过程把关不严,造成儿童食品水分超标。有的生产企业在产品中添加了防腐剂,但在配料表中未标注;有的生产膨化食品,却不按规定标明,有欺骗消费者之嫌。

  服装充斥“三无”

  1日下午,记者在哈市南岗区地下商场内看到,除了几家品牌服装外,许多儿童服装既没有标牌,更没有3C标识。当记者问起时,对方坦然称,已经卖了好多年,销量一直很好。

  记者在另一家大型商场看到,品牌童装一般都有吊牌和耐久标签。吊牌上标有服装商标、中文厂名、厂址、商品名称、商品执行标准号、商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等标志。耐久标签上也有型号规格、纤维成分含量、洗涤方法等标志。而一些批发市场上出售的杂牌童装,大多没有等级标准,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在哈市果戈里大街上的一家外贸童装店,老板娘告诉记者,店里出售的都是外贸童装,肯定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当记者要求其提供合格证明时,对方却表示没有。

  专家解读:

  5月31日,我省公布了对市场上销售的名牌童装的抽检情况。结果显示,在抽检的68批次儿童春夏服装中,有9批次产品不合格,主要问题是PH值超标。据介绍,穿着这类不合格的服装会破坏儿童皮肤酸碱度,滋生细菌,引发疾病。

  人类皮肤的酸碱度呈弱酸性,维持这种弱酸性有利于防止一些细菌侵入,因此穿着服装的PH(酸碱度)值最好与人体皮肤接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婴幼儿用品(A类产品)和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B类产品)的PH值应为4.0~7.5,非直接接触皮肤产品(C类产品)的PH值为4.0~9.0。而“三无”服装产品PH值偏高,容易使孩子发生过敏等皮肤类疾病。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