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当爱与温暖成为常态
2007-06-08 09:05:1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于天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8日电 题:当爱与温暖成为常态——由“大雨中送考生”到“艳阳下的感动”看和谐城市的积蕴

  又是一年高考日,艳丽的骄阳让人想起了两年前那场大雨。

  2005年6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哈尔滨交通堵塞。在省交通广播倡议下,数千台车齐刷刷地让出“考生通道”,数千台出租车、公家车、私家车加入免费送考生的行列,数万名考生无一迟到;

  7日,艳阳下,畅通的街路上、秩序井然的考场外,没有了匆忙与紧迫,却同样涌动着全社会对考生的关爱。

  别样的景象给人别样的感受:爱与温暖,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一种常态。

  (一)常态的关爱,来自职能部门的尽责:环境噪声监督岗、城管执法执勤点、120急救服务站、交警指挥岗……烈日下的工作人员用职责呵护着秩序;

  常态的关爱,来自社会的付出: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轮渡船只……爱心送考队伍用奉献传递着温暖;

  常态的关爱,来自企业的援助:爱心饮用水、爱心休息车、爱心雨伞……产品宣传的初衷丝毫未折扣企业公民回报社会带给人的温暖与感动。

  这便是冰城的高考日。

  尽管这种“全民赶考”的氛围曾受到人们的诟病,但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高考至今仍是13亿中国人心中难以放松的情结。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全社会对高考生的关爱,便成了一种最典型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最现实、最生动地领悟到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共创和谐”。而当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在为所关注的事提供方便,并甘愿承担一些不便时,关爱便会集结成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一座城市还会有什么困难不能从容应对,还会有什么样的伟业不能携手建成!

  两年前那场大雨,以非常的方式骤然激发出爱的伟力;今天的关爱,以一种常态默默涌动,让我们看到了冰城深厚、稳健的人文潜质和性格。

  从这个意义上讲,常态的温暖更可贵。

  (二)常态的关爱在传播扩散。两年前大雨中“留下”的“考生通道”上,又有更多的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轮渡船只加入了免费送考队伍;一些单位高考期间干脆停用公车,昨天全市车流量减少40%,通往各考点的要道未出现拥堵……

  常态的关爱在传递延续。一位洗车行老板受免费送考车的感动,免费为送考者洗车,一夜一天洗了百余台……

  把目光由考场投向整个城市,这种常态的温暖就充盈在我们身边:“阳光拥抱脑瘫男孩”的故事,在造就一个阳光少年的同时造就了两个阳光集体;市中医院药剂科几代药工接力救助药工之妻的故事,演绎出“17年的救助与感恩”;“女大学生退学救双亲”的义举,引发社会如潮的关爱……爱与温暖,一次次地感动着全城。

  抱着找找看的心理,他把车停在便道,在数以百计的考生家长中穿行寻找,终于认出了急得一头冷汗的考生家长彭喜平,将皮包原封不动归还失主。老彭告诉高波,考生是自己的侄女,原本计划送孩子到考场后拿包里的1.1万元去商场买一部笔记本电脑,等中午孩子出考场时给她一个意外惊喜。彭喜平当即拿出1000元酬谢高波,被婉拒。

  部门联手给考生送清净

  清理千处噪声污染源

  昨天,哈尔滨市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各个考点周边进行现场执法巡查。共清理噪声污染源千余处(次),个别顶风施工扰民的建筑工地被当场叫停。

  昨天9时许,12369环境污染举报中心信访热线接到举报:道外第二中学考点附近的方圆小区工地施工噪声扰民。道外区环保执法人员立即赶赴工地现场,责令工地人员停止施工。香坊区城管执法局在高考第一天出动90余名执法人员,在8个考点设立了固定岗点,共查处违规行为110多起。道外区城管行政执法人员8时至17时30分,在辖区内的6处考场设立了专职执法队员,现场处理噪声污染等有碍考场周边秩序的行为。

  昨天一早,哈尔滨电业局50余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提前进驻到各考点进行特巡,并成立事故抢修队伍,昼夜值班,随时待命,不让考点因停电而影响学生高考。

  市民“的姐”民警接力送还准考证

  8时15分许,天鹅出租车公司黑A96029出租车“的姐”汤文慧免费将一名特困考生送到哈二职考点后,在先锋路拉乘一名乘客沿嵩山路向珠江路行驶。在嵩山路与黄河路交口附近,一年近四旬的女士挥动着准考证示意汤文慧停车。这位女士十分焦急地说:“我刚在路边捡到一张准考证,正着急无法和考生联系,看你的车挂着‘爱心送考’标志,你能不能想办法帮个忙,把证送给考生。”

  这位没留姓名的女士走后,汤文慧当即拨通了交广热线,询问是否有丢失准考证考生的信息。主持人建议:“如果你开车赶往考场,也许能找到这名考生。”一句话,提醒了汤文慧,她向车上的乘客说明情况,对方痛快地答应换辆出租车。汤文慧一路打着急行灯,于8时40分赶到风华中学考点。在考点门前执勤的民警听了汤文慧的叙述,马上用校园广播寻找丢准考证的黄晓帆。此时,黄晓帆刚刚发现准考证丢失,正心急火燎地与老师、同学商讨办法。得知准考证找到,黄晓帆激动不已。

  免费为“爱心送考”车美容

  7日,位于和兴路327号的金鑫洗车行生意格外火。从天蒙蒙亮开始,一辆辆车窗前贴着“爱心送考”标志的出租车、私家车开进车行,洗去满车风尘后,匆匆离去。这一天,这家洗车行免费为百余辆“爱心送考”车做了美容。

  这家车行老板叫韩念同,近几天,当他从省交通广播里听到每天都有万余车辆领取“爱心送考”标志的消息后非常感动,于是把电话打进交广台:“出租车司机为考生送爱心十分可敬,我没别的能耐,决定在高考3天为‘爱心送考’车免费洗车,向献爱心的人献上一份爱心。”6日晚,近百辆挂着“爱心送考”标志车辆进场洗车,韩念同及小伙计们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才睡觉。

  回望这座城市走过的脚步,我们会发现爱与温暖的一路积淀:从当年对犹太人和俄侨的容留与共处,到抗日战争中的同仇敌忾和战后对日本遗孤的人性收养;从面对百年不遇滔天洪水的众志成城,到面对全市大停水的患难与共……冰城一路走来,把常态的爱与温暖根植于千年文脉。

  尽管利益的竞争中还伴有提防、猜忌甚至敌意,尽管城市的个别角落还隐藏着自私、丑陋甚至罪恶,但有了阳光下的常态关爱,足以让这座城市暖意融融。

  能被感动,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把感动和幸福积淀、锻冶成一种常态,这座城市便拥有了强大的引力和迷人魅力。

  只要我们肯在奔波、忙碌甚至浮躁中驻足端详我们的城市,我们会时时发现这种常态的爱与温暖;只要我们肯于在失意、困厄甚至受伤时把目光投向阳光下的城市品格,我们的内心就会和阳光一样灿烂;只要我们肯于尽自己的心力去认同、传播这种常态,爱与温暖会因积淀而日益醇厚。而当向善成为一种不约而同的集体行为,当爱的付出成为一座城市多数人的习惯,当城市的温暖让所有置身其中的人感到习以为常,我们的城市便会成为温暖之城、力量之城、希望之城。或许,这正是和谐社会的意蕴所在。

  更多的时候,我们该用心去思索:作为濡染其中的每一分子,该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加倍珍惜我们城市的可贵品格,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去传承、升华、弘扬我们的城市精神,让哈尔滨在“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旗帜下阔步迈向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应该是每一个冰城人的共同责任。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