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1日电 眼下考生正在进行估分准备填报志愿,高校录取工作将从7月上旬全面开始。针对往年高考结束后一些中介组织或“中间人”打着“帮忙”的幌子投机、诈骗等情况,10日,省招考部门总结了历年来其中最常见、也最普遍的七大骗术。同时,有关人士表示,黑龙江省高考录取的整个招生过程、政策规定、录取原则、监督检查都是公开透明的,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偏听偏信中介组织或中介人。
———冒充高校人员。去年,一名自称北京某高校招生人员的人携带宣传资料活动于某些市县,“鼓励”毕业生填报其志愿,并暗示可以“帮忙”,但难度较大需要“活动”,个别家长慷慨“解囊”而上当受骗。
———混淆教育形式。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包括部分重点大学,既通过普通高校招生举办普通高等教育,也通过其他形式招生举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因此,一些骗子称只要交钱就能上某重点大学,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也未登录“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核对录取通知书的有效性,入学后方知受骗。
———假称能“低分高录”。某中介人假称是某院校或招办或政府或北京某领导的亲戚、熟人,有办法“二表录一表”、“专科录本科”,诱导某些考生家长“砸钱”。
———谎称有“内部指标”。有的不法分子伪造印信证件和录取通知书,违法设立某高校咨询处和咨询电话,谎称掌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后入学”,骗得定金后逃跑。
———号称“自主招生”。本科“自主招生”院校经教育部批准共有59所,考生须通过“自主招生”院校测试合格,录取必须在省本科一表线上通过网上进行,录取结果全部通过“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发布。有不法分子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钱可搞定,考生和家长最易因此受骗。
———假冒“军校招生”。军队院校及地方高校国防生招生,考生不但要参加文化课统考,还须经全省统一组织的面试体检合格,须经网上录取并以网上公布的录取结果为准。所谓的军校(国防生)“内招指标”、“考前录取”、“军籍后办”或不需省级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即可录取等,纯属凭空捏造,考生和家长切莫因此受骗。
———提前提供录取信息。有些骗子以“帮助”为由获取考生的考号和密码,然后提前查得录取信息便自称“帮忙录取”、“帮忙定专业”向考生家长邀功,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