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6月13日电 “鲲鹏展翅九万里,乘风飞扬自逍遥”,地处祖国东北边陲的国际口岸城市——黑龙江省同江市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畅通道、建基地、强龙头,通过口岸外经贸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市域经济的腾飞。
在畅通口岸通道方面,重点是畅通三个大通道。疏畅了水路大通道。同江市拥有丰富的航道和岸线资源,可通行3000吨级船舶,具有建设黑龙江省第一大港的独特优势。目前,同江市港口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按照规划要求,2004年以来共完成港口建设投资额6635万元,先后建设了一个汽车轮渡码头、两个千吨级件杂泊位码头、一个客运泊位,建造两艘600吨级轮渡船,已投入使用一艘,另一艘于10月中旬投入使用,新购置16客位气垫船两艘,建设了东港联检大楼和气垫船基地道路。目前两港年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近期同江口岸东西两港还将新开工建设二个3千吨级泊位、二个1千吨级泊位,使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两港泊位总数将达到20个,年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460万吨,到2015年两港泊位总数将达到28个,年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完善了公路大通道。总投资6700万元,重点建设了全线长44.6公里的西外环路和通港公路,投资5500万元对通港公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进一步提高口岸冬季冰上汽车运输能力,同江市着力建设冬季浮箱固冰通道项目,经过努力,省政府与俄罗斯犹太自州政府在第17届哈洽会上正式签署了建设协议。今年年初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不久将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使同江市冬季冰上货物运输时间延长2个月。通过哈鱼岛汽车轮渡码头和浮箱固冰通道的建设,可实现对俄经贸的点对点运输,极大地促进口岸外经贸发展。建设了铁路大通道。过去,同江口岸发展受困于运力不足这一瓶颈问题,过货量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为此,同江市开工建设了同江铁路工程,经过3年多的努力,总投资3.5亿元的同江合资铁路已全线贯通,第一阶段向阳川至横江口段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运营,已完成货运量13万吨。第二阶段同江至哈鱼岛段已经完成铺轨,去年年底通车运营。水路、公路、铁路三条大通道打通后,届时同江口岸将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物流集散地和连接内地与俄罗斯贸易的战略要地。
在建设进出口基地方面,同江地理位置优越,与同江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丰富,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俄远东地区机电、轻工、果蔬、建材等商品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我市拓展俄罗斯市场提供了较大空间。同江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步伐,以互利双赢为出发点,重点建设了“三区、两场、两基地”。“三区”即三个木材加工园区。一是向阳园区,落户企业33户,年加工能力150万立方米。二是伊春小区,入园企业54户,设计年加工能力50万立方米。三是德通小区,设计年加工能力40万立方米,正在进行木材码头建设。“两场”即对俄轻工产品批发大市场和对俄果蔬建材批发大市场。2004年引进河北保定客商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对俄同鑫轻工批发大市场,今年将追加投资1500万元进行三期工程建设。目前已有经营业户300多户,每天到这里购物的俄罗斯游客达300多人,高峰时达400多人。促成了晓龙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的果蔬建材批发市场一期工程。“两基地”即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和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今年将追加投资400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建设,预计出口果蔬建材20万吨。引进并扶持了在俄罗斯有着十几年蔬菜种植经验的隆枫公司,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建设了5000亩高标准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拉动同江市出口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引进了黑龙江越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在同江市兴建了黑龙江省东部唯一的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2005年以来累计实现对俄出口机电产品10万台套。今年将追加投资1000万元进行三期工程建设,预计将出口机电产品50万台套。
在加强对外技术合作方面,同江市将工作重点放在不断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外能源及原材料合作上。针对过去进出口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在对外招商中,全市本着招特色经营大户的原则,重点招进口原油、成品油、化工原料、矽钢片、木材大户,招出口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建材装饰装璜材料大户。通过招引轻工产品大户落户同江,目前同江口岸已形成了船舶集装箱运输、大型集装箱车辆运输轻工产品的态势;并形成了德义、润沙、九广三家公司联合进口俄产矽钢片态势。通过有针对性地招商,使全市外贸企业进出口商品结构得以调整,进出口商品发展到50类1,000多个品种。围绕俄罗斯犹太州的水镁石矿、铁矿、锰矿、石墨矿等矿产资源广泛进行招商对接。与江苏金月集团签订投资建设水镁石加工厂的协议。同时,还就石油、天然气产品进口事宜与俄方进行了洽谈。通过这些合作,全面提升了同江市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水平,推动同江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1996年到2006年底,同江市平均每年完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多项,派出劳务人员年平均600多人次。2006年,全市对俄输出劳务人员1570人,实施合作项目17项,合同金额达4300万元。同时还扶持和引导外经贸企业规范、有序的赴俄进行了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建筑材料市场开发、森林采伐和矿产品开发。所有这些都将促成同江市成为全省劳务输出基地。
通过大力实施“大通道、大口岸、大经贸”战略,同江口岸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和加强。目前全市已有经贸企业180多家,木材加工园区、机电产品加工园区、对俄蔬菜出口基地、果蔬建材批发大市场和同鑫轻工批发大市场初具规模。外经贸对财政贡献实现了重大突破,累计创造税收6,500万元。2006年,同江口岸货运量实现60万吨,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二位。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同江将真正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转中心,商贸云集的边境口岸,特色旅游的休闲之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