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搜 索
看重民心 关注民生 同江市全力实施“惠民工程”
2007-06-13 21:01:22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立峰 丁友 王树林 候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同江市第一中学教学楼

  东北网6月13日电 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怎样做才能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黑龙江省同江市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努力打造“惠民工程”。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城市,近年来,同江市大力推进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连年大幅增长,去年全市GDP实现12亿元,同比增长13.3%,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41万元,同比增长19.6%。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把百姓最关注的就学、就医、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到位、落实到位。今年,同江市将解决民生问题列入今年全市12项重点工作之一,在今年政府投资建设的34项重点项目中,其中近一半涉及民生问题。他们将涉及民生问题的项目实施专项推进,实施了指挥长负责制,把工作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在考核干部和创优评先中,对民生问题解决不力的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市财政加大了向民生倾斜力度,各部门也把工作重点最大额度向民生倾斜,形成了全市一盘棋、齐抓民生民本的浓厚氛围。


  为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入学难题,这个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2006年投资859万元,对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全面改造,新建校舍10处,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86万平方米,街津口教学楼、第二小学校舍、乐业一校教学楼等竣工交付使用。为使城乡孩子享受同等受教育权利,全市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初中和小学执行“一费制”,去年免费发放教科书26万套,减免杂费74.3万元,为贫困生捐款5.7万元,663名中小学生受到资助,124人重返校园。农村教育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较差过去一直是同江百姓反映较多的问题,为有效提高农村办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这个市加大了农村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撤并了16所村级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和“村村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同时抽调农村教师到市内学校跟岗学习,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这个市继续把发展教育纳入政府优先解决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计划投资200万元,在市中心黄金地段,建设3000平方米的政府幼儿园;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5000平方米职中综合教学楼;新建4152平方米的第二中学寄宿楼;对临江、三村、金川及前卫4所,总面积4515平方米的D级危房进行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城乡学生就学质量。


  为彻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江市制定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对大病患者实施救助,去年共为30人发放大病救助款11.7万元。他们不断加大完善市、乡(镇)、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投入,2006年建设完善了乐业、向阳等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18个村级卫生所,并为10所乡(镇)卫生院增设了心电机、洗胃机等医疗设备,全市农村卫生医疗条件为之明显提高。

  为了让全市广大农民都享受最基本、最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今年他们在全市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目前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经达到4.99万人,参合率达到83.7%,全市农村病人从此有了一条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同时今年他们还将在城区设立两个社区服务中心、4到6个社区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真正使社区居民“足不出门,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下岗职工再就业,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棘手的难题。一方面,他们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充电”、“淬火”等途径,帮助下岗职工提高就业技能。去年先后举办了家政服务、计算机、物业管理、家电维修等多期培训班。另一方面,他们竭尽全力为下岗职工择业当“红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落户同江,增加就业岗位,2006年仅宏森木业公司一家企业安排了1500多人就业。他们还大力鼓励下岗职工自立创业,积极为创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和小额优惠贷款,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明显提高。

  为切实解决城市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同江市不断扩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低保标准。去年以来全市新增低保对象636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4元提高到130元。2006年,同江市共发放低保资金323万元,全市3358名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同时他们还实施了“千干扶千贫”活动,在社区开设了扶贫超市,对困难居民开展实物救助、捐赠和互济互助,全市接受社区救助的弱势群体面达到90%以上。今年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同江市将重点做好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工作,落实好为国企退休职工发放御寒津贴和水电煤补贴、为城市低保户发放取暖煤补贴、将企业职工遗属全部纳入城市低保等惠民政策,让同江生活极其困难的群众得到党和国家阳光政策的惠顾。

  “经济发展了,‘口袋’鼓起来了,就是要让百姓日子红红火火,率先尝到改革变化带来的富裕果实”。从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的赞誉和感慨之中,我们感悟到同江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升华、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在加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