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
2007-06-14 10:43:3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云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4日电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自2000年全省药品监管系统组建之初,就针对农村医药市场存在的药品供应网点少、品种稀缺、质量无保证等问题,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以下简称“两网”)建设。到2006年底,全省已实现了“两网”的县、乡、村全面覆盖。主要做法

  建立以行政监管为主体,以社会监督为补充,以技术监测为支撑,以宣传和诚信建设为保障的农村药品监督网络。

  一是组建省、市、县三级专职稽查队伍,配备了一线执法人员,建立并完善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的药品职能监管体系。全省各市(地),县(市)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区分片包干的层级管理制度、定期巡检制度和跨地区交叉互检制度,建立并健全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是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监督网络。采取合理布局和完善聘任与推选相结合的办法,到2006年底,全省乡村共建立药品监督协管站1215个,聘任药品协管员4376名、信息员15128名。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舆论监督网络,提高全社会的安全用药意识,使基层群众及广大农村消费者主动参与药品市场监督。

  四是发挥技术监督网络作用。不断完善检验监测功能。将农村药品快速筛查与市(地)药检所技术检验相结合,提高鉴别假劣药品的准确率,降低监管成本。2006年为全省每个市(地)配备了药品快检车,县县都配备了药品快速检验箱。

  五是加强涉药单位诚信网络建设,大力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和用药单位的诚信管理,全省各市、县普遍对管理相对人实行了“三A”诚信管理办法,建立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诚信档案和信用等级监管机制。

  构建以规范药品购进渠道为核心,以确保药品质量、解决农民用药安全和需求为目的的药品供应网络。

  一是培育和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城乡一体化连锁经营。鼓励支持有实力、讲诚信的城市药品经营企业向乡村延伸经营网点,开展药品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截止到2006年8月底,全省共开办药品零售连锁企业91家,设立连锁门店2812个。

  二是借助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拓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利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分布面广的优势,实行商卫联合、医疗诊所“一所两用”等模式,以城市药品批发企业为药品配送平台,通过集中代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保障农村药品质量。

  三是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便捷优势,降低成本,延伸药品配送网络。一些药品经营企业与省、市邮政部门进行股份制合作,借助邮政部门的营业用房仓储、运输、信息和结算等便利条件,在县乡设立连锁药店,进行药品集中配送。

  四是积极探索医药分业模式,开辟医药联手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的新途径。将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卫生所原有封闭式药房改造成开放式药店,并使其加盟成为连锁企业的门店,实行统一配送药品。

  五是借助农村供销社及医疗、计生机构设立药品专柜。由于有些农村地处偏远、人口数量少、购买力不强,药品经营企业难以单独设立零售门店。为保障这些地区农民的用药安全,各地采取在供销社或村诊所、计生站设立药品专柜的方式解决当地农民用药问题。目前,全省在上述单位设立OTC连锁专柜1077个。实际效果

  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既深化了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促进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向规模型、效益型、服务型方向发展,又扩大了就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为国家增加税收,更使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农民用药的实际困难。据统计,2006年农村药品终端供应价格较2001年平均下降30%,有的品种下降超过50%,广大农民非常欢迎,高兴和满意。

  从体制上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农村药品“两网”的建立,解决了乡村监管存在死角和空白的问题,为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药品供应层面上,药品购销渠道的理顺和规范,形成了农村供药企业和单位的药品来源可溯、流向可查、假劣药品难流入的可控局面,从而有效地占据了农村市场。

  进一步强化了农村药品监管。“两网”建设合理地整合了监管资源,协管员、信息员的配备,增强了社会监督的参与度,提高了农民群众对药品使用、识别、法律法规规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实现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双赢。“两网”促进了药品经营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合作,在药品购进渠道上,有一定经营规模、配送能力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批发企业,建立药品配送平台,通过直配制和代购制等形式,实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个体诊所购进药品的集中配送,保证了药品的质量,降低了药品购进成本。

  促进了农村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两网”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医药市场封闭、垄断和混乱的落后状况,药品经营企业积极向农村拓展经营领域,并逐步向市场网络化、配送规模化、渠道规范化方向发展。问题及对策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还存在着与农村医疗体制改革衔接配套不紧密、长效机制尚需完善、一些地方网络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使“两网”让广大农民长期受益,还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与“新农合”相结合,努力探索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以让农民吃上放心、方便、经济的药品为目的。二者都是为改善广大农民就医用药状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与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使“两网”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发挥诚信在“两网”建设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通过鼓励守信、惩戒失信,提高农村涉药单位的守法自律意识。在建立诚信档案、分级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以监管促诚信的措施和方法,实现行政监管与企业自律的良性互动。

  与推进乡村“规范药房”建设相结合,强化对农村药品市场薄弱环节的监管。通过开展“规范药房”建设,在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制度建设的同时,对农村药品使用单位的药品购进、储存、使用等环节进一步加以规范,达到药品使用终端的管理规范化,规章制度健全化、台账记录完整化,药品质量确定化的目标。

  与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切实落实好“两网”建设的政府职能。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两网”的《意见》,自觉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之中,研究制定“两网”建设的督导和效绩评价机制。

  (作者系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