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5日电 “三年前,黑龙江就提出了‘实现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如今黑龙江已成为中国对俄经贸第一大省,表现出对俄经贸合作所具有的远见卓识。”14日,在中俄大项目合作对策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所长李凤林如此评价。
对俄经贸面临历史机遇
李凤林说,2006年黑龙江实现对俄进出口额6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1/5。1996年中俄贸易额只有68.3亿美元,2006年达到334亿美元,10年增长近5倍。这些年来两国经贸合作经历了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从相互不够了解而兴起的自发式的“倒爷贸易”,到规范的正规贸易;从一般的货物贸易到投资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从双边合作到三边和多边合作,这些都标志着中俄经贸合作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今后的10年将迎来大发展的新时期。
经贸合作需要互相理解
李凤林说,近一段时期,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有所调整。比如,俄罗斯出台规范零售商业活动的新法规。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定,它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它有助于规范中俄贸易。
所谓中国“非法移民”问题,实际上是同“倒爷贸易”相关联的一个问题。在俄境内因签证逾期而滞留的中国人,主要是因为未能售完所带货物,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开发需要从外国移民,但是俄罗斯不是一个移民国家,最终如何处理移民问题,要由俄方自己决定。至于中国方面,从来也没有向任何国家和地区移民的计划。
俄不会成为“原料附庸”
李凤林说,目前,中方出口以轻纺产品为主,机电产品比例有所增加;俄方出口以原材料为主,而机电产品则呈下降趋势。应该看到,这种商品结构大致符合目前两国经济的实际水平,重要的是要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如果中国人去西伯利亚和远东把大片过火林变成财富,对中俄双方都有利。俄罗斯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永远也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原料附庸”。
中俄合作将迈进黄金期
李凤林说,中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后几年应该是发挥中俄合作巨大潜力的黄金时期。为此双方应顺应时代潮流,探索新的合作形式,使经贸合作走上一个新的高度。
首先,加大相互投资,发展行业生产合作。目前中俄在对方的实际投资在10亿美元上下,远未发挥实际潜力。随着中俄两国经济腾飞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相互投资将成为重要的合作形式。
其次,逐步落实能源领域的大型双边合作项目,巩固和发展中俄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协作关系。
第三,加强中俄共同研究和开发力度,制定中长期科技合作规划。俄罗斯是科技强国,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这些年来也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中俄优势互补,定能创造出新的成果,充实中俄合作的内涵。
第四,加强服务贸易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其中吸引中国公司承包俄建筑和农业生产项目具有很大的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开展网络电讯方面的合作,力争将其变成中俄合作的支柱产业。金融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础,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