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电 6月初,记者在双城市周家镇东跃村见到了村里承包土地最多的刘彩华,她正领着三十多人在大田里干活,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很难把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与今年哈尔滨市十佳杰出青年农民联想到一起。与她唠起种地经,她马上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刘彩华今年种了500亩地,其中水稻200亩、大豆200亩、玉米100亩。年初记者采访她时,她说要把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到100亩以下,增加玉米与水稻种植面积,当时玉米种子已经都备齐了,怎么又变了呢?原来刘彩华春耕前上网查到了一条信息,说今年盛夏雨水大,她的承包田原是村里的五荒涝洼地,很容易形成涝灾,她马上退回了玉米种子,又改种大豆。她还把这一信息打印了几十份,送给了当地的农民。当地有很多农民跟着刘彩华种地,其中有许多老庄稼把式,都种了大半辈子的地,要让农民信服也不容易,刘彩华是用一连串的事实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今年初,刘彩华获得了2006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的“基金农技推广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刘彩华获奖金3万元人民币,并代表全国50位获奖者发言,她是哈尔滨市第一位获得该项奖励的种田大户。3月中旬,她获得了双城“益农杯”玉米高产大王二等奖,捧回家一台25寸彩电。4月末她又当选了哈尔滨市十佳杰出青年农民。只有乡亲们知道,这一切风光的背后,刘彩华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刘彩华最突出的本色是脚踏实地。1986年高中毕业后,她便专心务农。村里人看她注重钻研,选派她参加黑龙江省星火计划人才培训,学习果树栽培技术,两年后她自筹资金800元,贷款1100元,在自家的院子里扣了一个24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当年培养出一等成苗6000株,获利4000元,尝到了依靠科技致富的甜头。在此后的8年,她共繁育出各种果树苗木30万株,赠送给乡亲4000余株。
1998年她第一次与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合作,为他们繁育200亩“东农298”大豆良种。签完合同农大教授嘱咐她:不可为了多卖钱而掺入杂豆,辜负了科研成果。她坚定地表示,能与农业专家合作,是我一生的幸运,我一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农民。
她认真地做每一个繁育环节,种子回收后,她写了一份总结汇报材料,详细记录整个良种生育期的情况。良好的开端使合作得以持续,繁种面积逐年扩大,加入的农户不仅有本村的,还有其他乡镇甚至阿城的农户。
从开始繁种到现在,刘彩华和农户先后为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共同繁育大豆良种大约90万斤,增收13万元。繁育大豆良种的同时,还为东北农业大学马铃薯研究所繁育过脱毒种薯。
2003年12月份,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条消息后,刘彩华立即报名。不久后,她被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录取为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二年的刻苦学习,她成为一个熟悉科学种田知识的新型农民。
2005年6月,她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习期间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她做的毕业论文《东跃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构想》,不仅成绩优秀,而且被推荐到省里参加大学生优秀论文评奖。
她论文中的建议得到了周家镇党委的重视,有些还被列入了周家镇五年发展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