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河好八连”:科技戍边 勇攀新高
2007-06-20 11:02:1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周军 王兵 刘姝媛 牟可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为八连官兵驾驶摩托雪橇在冰天雪地中执勤。

  东北网6月20日电 题:科技戍边 勇攀新高——“黑河好八连”命名十周年科学建连谋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这是一个闻名全军的荣誉连队,十年来,一代代官兵以“不畏艰苦、爱国奉献、严守国门、一尘不染”的连魂精神,忠实履行着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被中央军委授予“黑河好八连”荣誉称号。

  盛夏时节,在“黑河好八连”命名十周年之际,记者走进“黑河好八连”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诠释着历届党支部“一班人”的不平凡:1997年命名后,连队连续9年被省军区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先进连,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全国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9次、三等功5次。先后涌现出全军百名优秀带兵人贾伦、全军基层建设先进个人裴树军、全军学习成才标兵葛基明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06年6月,中央军委首长视察八连时,欣然题词“基层建设的榜样,卫国戍边的楷模”。

  风吹雪打铸军魂

  随着黑河市对外开放的深入,边境管边任务更加繁重,八连辖区社情变得日益复杂,官兵们面对“酒绿灯红”的考验更加直接。面对冷与暖、苦与乐的考验,八连紧紧抓住政治教育这一法宝,围绕“当兵干什么、站岗为什么”等现实问题,始终坚持用创新理论升华官兵精神动力、用屈辱历史激发崇高使命、用英雄群体传承八连精神。先后开展了“哨位连着新使命、岗位奉献最光荣”、“戍边人请党放心”等教育活动,引导官兵身在边防,胸怀祖国,心系使命。

  2006年2月20日晚,黑龙江冰面上寒风如刀,温度降至零下40摄氏度,哨兵贾秀飞正在哨位上透过夜视仪注视着江面。他突然发现江面上一个黑影飞快地朝着江中边境线跑去。“不好,有人越境!”贾秀飞一面迅速将情况向连队报告,一面飞奔出哨所。由于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和重重的毡靴,贾秀飞与轻装前进的黑影距离越来越远。眼看着黑影已接近边境!情况紧急!贾秀飞来不及多想,一边飞跑,一边甩掉大衣,脱下毡靴,赤脚碾冰。冰冷的冰面针一样刺痛了他的双脚,锋利的冰棱刺破了他的脚掌,雪白的江面上顿时留下了一串殷红的脚印。但贾秀飞没有因刺骨的寒冷和钻心的疼痛而退缩,在距离边境只有几步之遥的江面上终于将黑影扑倒在地。随后赶来的指导员董亮和快反分队将越境分子抓获。而此时,贾秀飞因体力消耗过大和体温过低几近昏厥。

  科技兴勤固边关

  随着沿边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边贸持续升温,违边、误越、偷越国境的事件也与日俱增。尤其到了冬季,更是易发涉外事件的敏感时期。

  连队执勤力度不能说不大,哨兵的责任心不能说不强,为何越境问题仍有发生?总结原因教训,八连党支部“一班人”感到:连队辖区管段长、死角多,兵力相对不足,光靠人力死看死守已不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管边手段必须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为此,八连深入开展了科技练兵活动,探索出了“引进、改进、研制”科技兴勤的新路子,成立了攻关革新小组,广泛开展“三小”活动(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和“我为强边献一计”活动。引导官兵在改进研制设施器材上想办法,不断提高战备执勤的科技含量。

  一次,连队相继有3辆摩托雪橇“趴窝”,由于连队无技术人员,每次都得请厂家的技术人员来修理。屈指一算,摩托雪橇“趴窝”时间竟比执勤时间还长!这件事对普通战士庞俊华触动很大,他暗下决心:要自行修复这些“洋坐骑”。他大胆地向连长李印提出请求:“我想研制摩托雪橇陆地行走的辅助器材,请连队支持和帮助。”连长详细听了小庞的汇报后表示支持:“行!你大胆干吧,我们为你创造条件。”一个多月后,小庞成功研制出了“摩托雪橇陆地行走辅助器”,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随后,庞俊华一发不可收拾,又相继有3项装备革新成果被上级推广;编写的《摩托雪橇常见故障与排除100例》和《摩托雪橇维修保养实施办法》两本教材,在全省军区下发。

  “随着‘电子哨兵、网上管边、多维监控’等一大批高科技执勤装备的推广应用,八连的执勤方式实现了由过去的人力密集型向现在的科技效能型转变。”部队长石宝军告诉记者,在上级的帮助下,八连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连队控制室为中心,以辖区内观察哨(塔)为依托建立4个监控点,进行一对一全天候监控,实现了“边情报知快捷化、执勤监控实时化、指挥控制高效化、教育训练网络化”。目前,八连执勤板房由原来的12座减少到7座,勤务质量却成倍提高。近年来,八连辖区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外,成功制止违边事件73起,堵截企图越境分子284余人次。辖区被中俄双方评为模范管段。

  科技控边,改革创新,为这支忠诚于祖国的光荣连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