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龙港合作大道通衢遍四方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报道之一
2007-06-25 09:53:2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蒋国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焦明忠 摄

  东北网6月25日电 丁香花、紫荆花交相辉映,龙江水、香江水融汇贯通。

  如今,龙港合作已经遍及龙江各地,各个领域。

  两地合作方式呈现多样化,已由最初的民间往来、个别企业合作上升为政府搭台、行业主导、企业唱戏,经济综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市(地)大多与香港方面建立起合作渠道。港商投资地域已从哈尔滨、大庆等中心城市向其它城市和边境口岸延伸;以香港为纽带,我省赴东南亚双向旅游已成为热线;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也在加强,哈工大等著名高校与香港高等院校互派本科生、研究生的规模逐年扩大;香港实业界人士在我省捐资助学项目逐年增多……

  黑龙江从未像现在这样吸引着千里之外的香港。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八届哈洽会香港活动日上,龙港两地经济界人士已不单单停留在畅叙友情,共谋商机的层面,如何把龙港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成为与会人士探讨的主题。黑龙江与香港,一南一北,一个是资源大省,一个是资本最活跃之地,伴随着香港回归的十年,彼此走近,互相融汇,牵起了全方位合作之手。创造对外开放多个“第一”

  说起龙港合作的渊源,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作为国际性多功能经济中心,集自由贸易、国际金融、全球航运和物流中心为一体,在内地对外经济交往中一直扮演着桥梁和窗口角色。我省通过龙港合作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一宗商品出口合同、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第一笔境外融资项目都始自于香港。

  在我省对外开放格局中,香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香港是我省利用境外资金合作起步最早、合作金额最大、合作项目最多、合作成效最为显著的地区。从第一届哈洽会开始,香港人就受到哈尔滨人的“优待”———专门辟出空间为香港贸发局设立展区,集中展示香江的文脉商情。此后每年的哈洽会,都有港商来唱主角,而地方性的以资源为特色的主题商贸活动,如伊春的森林节、佳木斯的三江旅游节、齐齐哈尔的绿博会和观鹤节等都有港商参与。龙港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如果说以往的龙港合作还处于自然自发状态,进入到2004年,在CEPA框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及东北振兴的大背景下,龙港合作已经掀开新的一页。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04年11月首次在香港举办黑龙江(香港)活动周,将龙港合作引向深层次。该次活动周以“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号召,联手开拓俄罗斯市场”为主线,先后举办了“龙港经济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黑龙江旅游和绿(特)色食品推介会等多场专题经贸活动。共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76项,总投资额52.29亿美元。

  据省招商局统计,2004年活动周以来,龙港两地间各层次交往不断加深,先后有2300余家企业、13500余名工商界、专业界、企业界、新闻界和社团组织等各界人士来我省参观考察,其中仅2006年就有香港湘江集团、华润集团、恒隆集团、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总商会、香港厂商联合会、香港工业总会等多家香港企业、政府机构、商会组织代表团来访。

  2006年11月,我省再次举办了黑龙江(香港)活动周。龙港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哈大齐工业走廊投资说明会、东部煤电化基地投资项目专题推介会……为香港人展示了一个新的生机无限的黑龙江。本次活动周共签订各类活动项目62项,总投资额46.4亿美元。龙港合作模式遍及龙江

  两次活动周让龙港两地的手牵得更加紧密。

  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郭莉女士说,这两年龙港两地衔接得好,黑龙江在香港有很大的名气,谁见了我都问黑龙江的情况。特别是黑龙江从过去的比较封闭中走出来,在香港已经有了良好的形象。龙江已在香港聚集了一批社会精英、一批大牌企业家、一批热心龙港合作的有识之士。

  而前来考察的港商则有一个共同的感触:“如今的黑龙江商潮四起,抓住了黑龙江就等于抓住了东北亚……”

  数据是有说服力的,2004年黑龙江(香港)活动周时,两地贸易额只有1.6亿美金,2006年实现5.9亿美金,两年翻了两番。

  香港客商来我省投资快速增长,2006年我省合同及实际利用港澳地区投资金额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截至2006年底,我省累计批准香港客商投资项目2740项,占全省比重35%;合同利用港资62.4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38%;实际利用港资46.0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39%。其中2006年,我省批准香港客商投资项目58项,合同利用港资8.33亿美元,实际利用港资5.24亿美元。港资成为我省吸引外资最大来源地。

责任编辑:孙岚